[实用新型]一种双光透镜汽车大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94634.X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5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远征汽摩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692 | 分类号: | F21S41/692;F21S41/20;F21S45/48;F21W102/13;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瑞安市翔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3222 | 代理人: | 陈晓宇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镜 汽车 大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光透镜汽车大灯,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行车灯,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大灯壳体,所述大灯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透镜,所述大灯壳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反光罩,所述反光罩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灯珠,所述大灯壳体的一侧位置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侧面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侧面铰接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遮光板的侧面位于开口槽的侧面,所述遮光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这样能够大大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和稳定性,保证车灯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大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光透镜汽车大灯。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汽车的使用非常普遍,而汽车照明时,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调节大灯的光线来改变远近光灯,这就需要使用到双光透镜车灯。
但是现有的双光透镜车灯结构中,多是简单的铰接安装遮光板结构,根据连接的角度来调节远近光,但是遮光板会受到强烈光线照射,现有结构不利于散热,影响使用寿命,不利于维护更换,同时遮光板进行驱动式,现有的推杆连接稳定差,容易造成较大的位置误差,使用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光透镜汽车大灯,通过在大灯壳体内部铰接安装遮光板,结合侧面的散热片结构,可以翻转角度遮挡光线来调节远近光,同时保证散热效果,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圆杆套接套环进行连接,比较稳定,不会干涉,这样能够大大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和稳定性,保证车灯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光透镜汽车大灯,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行车灯,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大灯壳体,所述大灯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透镜,所述大灯壳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反光罩,所述反光罩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灯珠,所述大灯壳体的一侧位置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侧面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侧面铰接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遮光板的侧面位于开口槽的侧面,所述遮光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圆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支撑弹簧,通过在套环两端安装支撑弹簧,可以顶紧进行辅助定位,避免过于松动,利于调节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套环的侧面通过铰接轴铰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吸附板,通过铰接的推杆来铰接吸附板,可以推动遮光板翻转角度,利于操作控制,方便实用。
进一步的,所述大灯壳体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缠绕筒,所述缠绕筒的表面固定缠绕有电磁线圈,通过安装带有电磁线圈的缠绕筒,可以进行磁性吸附,保证驱动控制的稳定性和便利性。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线圈位于大灯壳体的一侧位置,所述电磁线圈的侧面滑动套接于吸附板的表面。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在大灯壳体内部铰接安装遮光板,结合侧面的散热片结构,可以翻转角度遮挡光线来调节远近光,同时保证散热效果,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圆杆套接套环进行连接,比较稳定,不会干涉。
(2)通过在套环两端安装支撑弹簧,可以顶紧进行辅助定位,避免过于松动,利于调节使用。
(3)通过铰接的推杆来铰接吸附板,可以推动遮光板翻转角度,利于操作控制,方便实用。
(4)通过安装带有电磁线圈的缠绕筒,可以进行磁性吸附,保证驱动控制的稳定性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大灯壳体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远征汽摩附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远征汽摩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46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