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疫用一次性头部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94580.7 | 申请日: | 2020-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5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符敏;胡少华;王婷;何莲娣;姜海燕;崔迪;桂方方;苏周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41D13/05 | 分类号: | A41D13/05;A41D13/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疫 一次性 头部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疗用具,具体为一种防疫用一次性头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镜,所述防护镜上方固接有防护顶;所述防护顶上设置有空气滤膜;所述防护镜下方固接有连接布,所述连接布下端口固接有弹性带。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防雾塑料制作的圆筒状防护镜,圆筒状防护镜的设置让医护人员在佩戴过程中有更宽广的事业,有效解决了传统护目镜死角的问题,另一方面,防雾塑料的设置避免了防护镜上起雾遮挡视线;空气滤膜的存在保证了医护人员佩戴过程中的呼吸,同时也实现了对空气中病菌的隔离,此外,连接布和弹性带的设置极大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极大保证了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了医护人员在手术和护理中被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疗用具,具体为一种防疫用一次性头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外科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手术或护理换药过程中,都需要佩戴一次性的手术帽以及手术口罩。其目的主要是防止外科医生和器械护士的头发以及口鼻中所携带的细菌进入手术患者的切口而造成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然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外科医生和器械护士的眼部通常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在紧张、复杂的手术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患者的血液喷溅到外科医生或器械护士的眼内而导致医务人员被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梅毒、乙肝、艾滋病等),另一方面,在2020年防治新冠肺炎过程中,很多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因为口罩、护目镜等不能完全将医护人员保护,导致很多医护人员被传染,极大损害了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影响了对疫情的防控,此外,医护人员在防疫过程中因长期佩戴口罩、护目镜等,导致医护人员面部被损伤;因此,急需一种防疫用头部防护装置来解决当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疫用一次性头部防护装置,有效解决了传统口罩加护目镜防护不完全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医护人员长期佩戴口罩和护目镜被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疫用一次性头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镜,所述防护镜上方固接有防护顶;所述防护顶上设置有空气滤膜;所述防护镜下方固接有连接布,所述连接布下端口固接有弹性带。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镜材质为防雾塑料,所述防护镜为圆筒状。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滤膜可将空气中的细菌过滤掉。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顶材质为一次性无纺布。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布材料为弹性防菌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带具有一定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防雾塑料制作的圆筒状防护镜,圆筒状防护镜的设置让医护人员在佩戴过程中有更宽广的事业,有效解决了传统护目镜死角的问题,另一方面,防雾塑料的设置避免了防护镜上起雾遮挡视线;空气滤膜的存在保证了医护人员佩戴过程中的呼吸,同时也实现了对空气中病菌的隔离,此外,连接布和弹性带的设置极大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极大保证了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了医护人员在手术和护理中被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中:1、空气滤膜,2、防护顶,3、防护镜,4、连接布,5、弹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疫用一次性头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镜3,防护镜3上方固接有防护顶2;防护顶2上设置有空气滤膜1;防护镜3下方固接有连接布4,连接布4下端口固接有弹性带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45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