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菇菌袋用打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92592.6 | 申请日: | 2020-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6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梓县马鬃苗岭菌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8/55 | 分类号: | A01G18/55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张显琴 |
| 地址: | 5632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菇菌袋用 打孔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平菇菌袋用打孔装置,包括机架、滑动输送台和打孔组件,滑动输送台包括弧形的置物板以及圆柱形的打孔筒,置物板和打孔筒同轴;打孔筒的外部环设有打孔组件,打孔组件包括钉板以及推动钉板朝向打孔筒运动的气压缸,打孔筒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孔,钉板与打孔筒的接触面为弧形;钉板上设置有贯穿定位孔的孔钉,钉板至少有3个且环设在打孔筒的外周上,气压缸的个数与钉板的个数匹配,气压缸的活塞与钉板固定,气压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本申请的多个气压缸同时启动,就可以在平菇菌袋的环面上完成打孔,起到同时对平菇菌袋的多个侧面进行打孔操作的目的,进而提高了打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菇菌袋用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平菇又称为蚝菇、黑牡丹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食用真菌,其主要品种包括白黄侧耳、弗罗里达侧耳、凤尾菇等,按照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品种,平菇食用口感鲜嫩、滑润、味浓、组织紧密,作为日常主要食用菌种被广泛推广种植。平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还原糖等营养成分,其蛋白质含量是鸡蛋的2.6倍,可补充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营养成分,平菇还具有抗衰老、抗氧化、防癌抗癌、抗菌消炎的功效,具有很高的食用保健价值。
平菇种植时,通常将菌种播种于特制的菌袋上,然后置于特定环境中进行培养。菌袋是一种由大量纤维物质压缩成的杆状物质。制作平菇菌袋时,在给菌袋接种时少不了要给菌袋打孔,打孔后就在孔洞里点上菌种,再套上外袋后让其养菌,打洞是一项很关键的技术,打的洞要规格一致,便于接种。然而现有打孔主要是靠人工拿着实心木棒来打孔,不但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打孔大小深浅不一致,且木棒打孔还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影响后续出菇的质量。
有鉴于此,现有技术CN208095482U公开了一种平菇菌袋打孔装置,该装置包括支座,支座下方设有固定菌袋的置物台,还包括设置在支座上方的气缸,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下方设置有多个打孔针,打孔针与置物台之间设置有导向板;气缸上设有进气阀和出气阀,气缸通过管道还连接有一气动开关。该平菇菌袋打孔装置不但能够打孔大小深浅一致,而且打孔效率高,接种时不容易造成感染菌袋。该实用新型无需用电,气源驱动,通过气缸驱动打孔针打孔,打孔大小深浅一致,工作效率高,满足人工菌规模化生产要求,且铝制的打孔针消毒彻底,接种时不容易造成感染菌袋,提高出菇的质量和品质。
但是上述装置只能对同一侧打孔,打完这一侧之后再换另一侧,由于不能同时打孔,所以打孔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打孔装置,可以同时对菌袋的多个侧面进行打孔,有效的提高了打孔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菇菌袋用打孔装置,包括滑动输送台和打孔组件,所述滑动输送台包括机架、弧形的置物板以及圆柱形的打孔筒,所述置物板和打孔筒共轴线,打孔筒沿轴线方向贯通,置物板的一端与打孔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打孔筒的外部环设有打孔组件,所述打孔组件包括钉板以及推动钉板朝向打孔筒运动的气压缸,所述打孔筒上设有若干个定位孔,钉板与打孔筒的接触面为弧形;所述钉板上设置有贯穿定位孔的孔钉,所述钉板至少有 3个且环设在打孔筒的外周上,气压缸的个数与钉板的个数匹配,气压缸的活塞与钉板固定,气压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梓县马鬃苗岭菌业有限公司,未经桐梓县马鬃苗岭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925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