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卧铺振动上跳自锁的卷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87900.6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00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申红丽;王岩岩;石宝艳;张国伟;张庭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0 | 分类号: | B60N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防止 卧铺 振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止卧铺振动上跳自锁的卷收机构,属于汽车卧铺技术领域,包括卷收齿轮、销轴、卷簧、卷簧固定座、卷簧固定底座、锁止板及解锁拉筋等零部件。其中,卷簧被压缩在固定座和中间固定座之间,并带有卷簧防护盖。然后通过卷收齿轮和销轴,与卷簧固定底座连接。卧铺拉带被卷收在卷收齿轮上,通过锁止板和解锁拉筋实现拉带的伸长和缩短。本实用新型根据实车采集的各路况下卧铺前端最大振动位移,计算对应卷收齿轮的最小齿间距,得出卷收齿轮的齿数,进而依据理论计算结果对现有卷收机构进行优化改进,并经过实车验证,解决了卧铺前端振动上跳自锁的问题,避免由此带来的行车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卧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防止卧铺振动上跳自锁的卷收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商用车所配置的自卷收上卧铺,经试验发现,在颠簸路况下,卧铺前端跳动量增加,导致卧铺意外锁止,车体受力集中,由此带来了安全隐患。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卷收机构,包括卷收辊和匚型架,匚型架两侧外壁开设棘轮孔,且上端部连接有一轴线与卷收辊平行的限位辊,匚型架同侧外壁通过两对侧架固定活动机构。卷收辊两端的棘轮可带动卷收辊和活动机构,在汽车遇到骤然减速和急转弯时,使得棘轮和棘轮孔卡接从而限制卷收辊释放安全带,保证卷收器对安全带的张紧作用。进而保护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性。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自锁卷收器,如图2所示,包括安装基座、卷收轴、发条组、被动自锁组和缓冲连接器等。卷收轴转动连接在安装基座上,发条组直接连接在卷收轴上,被动自锁组通过缓冲连接器和卷收轴传动连接。其中,缓冲连接器可以减少安全带对人的瞬间冲击,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舒适性。
专利文献3提出了一种带卷帘可翻转式卧铺,主要有合页、卧铺、安全带、可控保险带、卷帘等组成。其中,卷帘可自动卷收和拉出挂在任意高度,可控保险带可使卧铺向上翻转到任意角度。可控控制器由棘轮、锁止卡簧、弹簧和按钮钢丝组成,锁止卡簧的一端卡在棘轮齿上,另一端与弹簧、按钮钢丝固定在卡簧支撑座上,由控制按钮实现可控保险带的卷收。
上述专利文献1和2,主要应用在汽车座椅的安全带领域,其原理均是利用在现有卷收机构上增加活动机构或者缓冲连接器,来提升卷收器对安全带的张紧作用或者减少安全带对人体的瞬间冲击,这两种机构均不适用于自卷收卧铺。专利文献3中所提及的可控控制器,未考虑防止卧铺上跳时意外锁止的机构,容易导致车体受力集中,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防止自卷收卧铺在行车过程中,由于颠簸路况引起的卧铺前端振动上跳自锁问题,避免由此带来的行车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卧铺卷收机构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进,通过优化卷收机构棘轮的齿数和间距,并经过实车验证,解决了卧铺前端振动上跳自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防止卧铺振动上跳自锁的卷收机构,包括卷收齿轮1、卷簧固定座3、中间固定座4、卷簧防护盖5、卷簧固定底座6、锁止板7及解锁拉筋8;
所述卷簧固定座3的一端与中间固定座4固定连接,卷簧固定座3与中间固定座4之间固定有卷簧,所述卷簧防护盖5卡接在中间固定座4上,卷簧固定座3的另一端与卷簧固定底座6连接,所述卷收齿轮1的两端通过销轴2在卷簧的作用力下,在卷簧固定座3与卷簧固定底座6之间旋转;所述卷收齿轮1的齿轮轴上缝有卧铺拉带,卧铺拉带的另一端固定在车体上;所述锁止板7插接在卷簧固定座3和固定底座6之间,锁止板7两端的锁舌用于锁止卷收齿轮1的齿轮,解锁拉筋8固定在外部框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卷簧固定座3与卷簧固定底座6之间通过连接柱9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框架上卡接有塑料外罩,塑料外罩上卡接有按钮开关,所述解锁拉筋8与按钮开关插接,按压按钮开关,通过解锁拉筋8压缩锁止板7,实现解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879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