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生产用茶叶翻炒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81622.3 | 申请日: | 2020-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2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谢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湘沩茶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34;F26B11/14;F26B21/00;F26B25/04;G01N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生产 用茶 翻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生产用茶叶翻炒装置,包括翻炒固定底座,所述翻炒固定底座右侧固定有控制柜,且控制柜上方设置的旋转电机贯穿翻炒上盖盘,且翻炒固定底座上表面安装的圆盘固定座上表面设置有翻炒下盘,所述翻炒上盖盘下表面固定有茶叶预处理框架,且圆盘固定座和翻炒下盘之间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柜、第一压力传感器、茶叶预处理框架、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热气喷头、驱动电机和螺旋片解决了茶叶翻炒装置在使用时缺少预处理结构,茶叶容易粘附在一起,影响翻炒的均匀性和茶叶翻炒装置缺少统计结构,对于茶叶的产量得不到精确把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翻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生产用茶叶翻炒装置。
背景技术
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茶叶加工又称制茶,是将茶树鲜叶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制成各种半成品茶或成品茶的过程,各茶类茶叶品质的形成取决于加工工序的协调配合;优质的鲜叶原料只有在优良的加工条件下,生产出优质的各种茶,茶叶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翻炒,对茶叶进行加工,但是传统的茶叶翻炒装置在使用时缺少预处理结构,茶叶容易粘附在一起,影响翻炒的均匀性,同时传统的茶叶翻炒装置缺少统计结构,对于茶叶的产量得不到精确的把控,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生产用茶叶翻炒装置,通过设置控制柜、第一压力传感器、茶叶预处理框架、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输气管道、热气喷头、驱动电机、金属转轴、螺旋片、出茶管道、电动伸缩杆、阻挡板和出茶口解决了茶叶翻炒装置在使用时缺少预处理结构,茶叶容易粘附在一起,影响翻炒的均匀性和茶叶翻炒装置缺少统计结构,对于茶叶的产量得不到精确把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茶叶生产用茶叶翻炒装置,包括翻炒固定底座,所述翻炒固定底座右侧固定有控制柜,且控制柜上表面设置的弧形固定支架下表面安装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下表面安装的旋转电机贯穿翻炒上盖盘,且翻炒固定底座上表面安装的圆盘固定座上表面设置有翻炒下盘,所述翻炒上盖盘下表面固定有茶叶预处理框架,且圆盘固定座和翻炒下盘之间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旋转电机下表面的转轴通过第一通孔贯穿至翻炒下盘内并与翻炒杆进行连接,且翻炒上盖盘右侧面固定的T型金属杆与翻炒下盘右侧表面固定的L型凹槽相互进行卡接。
优选的,所述翻炒上盖盘通过第三压力传感器与茶叶预处理框架进行连接,且茶叶预处理框架内部左侧表面固定的热气喷头通过输气管道贯穿于翻炒上盖盘表面开设的第二通孔,所述茶叶预处理框架下表面安装有出茶管道。
优选的,所述茶叶预处理框架内部下表面设置的驱动电机左端连接有金属转轴,且金属转轴表面焊接有螺旋片,所述茶叶预处理框架右侧固定有进茶口。
优选的,所述出茶管道尾端开设有出茶口,且出茶管道左壁表面设置的电动伸缩杆尾端连接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与出茶管道内部右壁表面进行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湘沩茶叶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湘沩茶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816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进行试剂架拆装的试验台
- 下一篇:一种轴承板材冲压成型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