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返流、封堵食管气管瘘的鼻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80929.1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9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卢振峰;倪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返流 封堵 食管 气管 鼻胃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返流、封堵食管气管瘘的鼻胃管,它主要包括了硅胶鼻胃管管体,管体上端开口处有胶塞,硅胶管中带有内导丝,可由管体上端开口处置入,管体中段带有一个长条蝴蝶型充气球囊,球囊导管通过中空胃管管体与单向充气阀相连,单向充气阀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后可测定球囊内压力,球囊上方带有一根可持续负压吸引的引流管,引流管头端可与负压装置连接,引流管末端位于球囊上方,开口处位于胃管管体外侧,胃管末端有一开口,为防止开口堵塞,胃管末端侧壁有四个侧孔。在胃管管体上标有刻度,有利于置管者了解置入刻度。当胃管置入确定在位后,可打开球囊,封堵食道,有效防止返流,同时球囊上方可持续负压吸引,有效清除口中流入食道的分泌物,进一步防止返流误吸。因球囊为长条蝴蝶型,因此当患者存在食管气管瘘无条件行有效干预措施时,可予本胃管置入,一方面可有效提供肠内营养,另一方面有效防止返流,暂时封堵瘘口,为疾病愈合赢取时间,且操作简单、风险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鼻胃管,具体为抗返流、封堵食管气管瘘的鼻胃管。
背景技术
返流误吸在医疗活动较为常见,例如危重症患者常伴有呕吐等胃肠功能障碍表现,尤其在高龄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自主咳嗽咳痰能力弱,可引起误吸性肺炎,带来致命性打击,持续负压吸引可防止返流,但无法保证营养需求;胃部及食道手术患者,因结构发生改变,贲门松弛或食道缩短,返流误吸风险极高,普通胃管营养时,即使胃内容物极少也存在返流误吸的风险;食道或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常引起食管气管瘘,因基础差,多数患者常无条件行手术及置入气道支架治疗,且仅少数医院具备设备及人员具有治疗经验,预后差。诸如上述,普通胃管均不能解决问题,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鼻胃管存在的不足与弊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有效抗返流同时也能安全进行喂养,另外也能封堵食管气管瘘的鼻胃管。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抗返流、封堵食管气管瘘的鼻胃管,主要包括了硅胶鼻胃管管体,管体上端开口可用于连接负压引流球及喂养食物,管体开口处带有胶塞。
硅胶管中带有内导丝,可由管体上端开口处置入,可提高插鼻胃管的成功率。
管体中段带有一个充气球囊,充气后为长条蝴蝶型,球囊长 12cm,可有效防止返流,同时12cm的长度完全可覆盖食管与气管的交界距离,球囊下端位于管体末端上28cm处,保证了球囊充气时位于咽食管狭窄与膈狭窄之间,避免了球囊充气后卡在生理狭窄处,引起缺血坏死,28cm的距离即使瘘口位置偏上,也能保证胃管末端位于胃内。
球囊导管通过中空胃管管体与单向充气阀相连,单向充气阀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后可测定球囊内压力,监测球囊压力位于 15~30mmHg之间,既避免了球囊压力不足带来的返流风险也避免了球囊压力过高引起黏膜缺血坏死。
球囊上方带有一根可持续负压吸引的引流管,引流管头端可与负压装置连接,引流管末端开口位于球囊上方,开口处位于胃管管体外侧,持续的负压吸引保证了球囊打开时上端的口水及分泌物聚集,有效防止上端的液体返流引起误吸。
胃管末端有一开口,胃管末端侧壁有四个侧孔,可有效防止开口堵塞引起不通。
在胃管管体上标有刻度,有利于置管者了解置入刻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未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809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由调节的骨科牵引装置
- 下一篇:精炼油过滤器及其过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