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蓄电池生产的电池表面余酸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78816.8 | 申请日: | 2020-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7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姜曼军;赵胜锋;张利棒;卓考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能电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孙永智 |
| 地址: | 236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蓄电池 生产 电池 表面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蓄电池生产的电池表面余酸回收装置,涉及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箱;支撑箱的上部设置有安装腔室;安装腔室的一侧壁开设有多个通气孔;安装腔室内固定有负压风机;安装腔室的底壁开设有一与负压风机相对应的负压孔;负压孔内装设有滤板;支撑箱的下部放置有一与滤板相对应的收集盒;支撑箱的顶壁竖直固定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下端贯穿安装腔室并延伸至收集盒的上方;连接管的上端通过进料软管连接有吸料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负压风机将支撑箱内部形成负压状态,利用吸料嘴将电池表面余酸吸入收集盒内,能够有效提高余酸的回收效率,实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生产的电池表面余酸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造蓄电池时,需要向蓄电池内加入酸液,以保证蓄电池能够有足够的性能;而在对蓄电池进行加酸时,由于加酸时的酸液量控制不足或工作失误,蓄电池上容易残留酸液,这会影响蓄电池的后续加工工作,因此需要对蓄电池进行酸液去除工作。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工作人员手持吹气枪对蓄电池表面进行吹除,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清理掉蓄电池上的余酸,但是会造成酸液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推广应用。因此,亟待研究一种用于蓄电池生产的电池表面余酸回收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蓄电池生产的电池表面余酸回收装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蓄电池生产的电池表面余酸回收装置,包括支撑箱;所述支撑箱的上部设置有一安装腔室;所述安装腔室的一侧壁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安装腔室内固定有一负压风机;所述安装腔室的底壁开设有一与负压风机相对应的负压孔;所述负压孔内装设有一滤板;所述支撑箱的下部放置有一与滤板相对应的收集盒;所述支撑箱的顶壁竖直固定有一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贯穿安装腔室并延伸至收集盒的上方;所述连接管的上端通过一进料软管连接有一吸料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箱的底壁并排装设有多个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箱的一侧壁开设有一与收集盒相对应的取放口;所述收集盒的一侧壁置于取放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连接有一排料软管;所述排料软管的下端延伸至收集盒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负压风机将支撑箱内部形成负压状态,利用吸料嘴将电池表面余酸吸入收集盒内,能够有效清理蓄电池表面上的余酸,并且还可以提高余酸的回收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实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蓄电池生产的电池表面余酸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撑箱,2-负压风机,3-滤板,4-收集盒,5-连接管,6-进料软管,7-吸料嘴,8-万向轮,9-排料软管,101-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能电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能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88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