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丸上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78207.2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9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怀功;何林受;王建明;刘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福邦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A61J3/06;A61M11/00;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朱洁 |
地址: | 2225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丸上药装置,包括上盖体、中罐体、下罐体,相邻两者之间通过卡接方式形成一密封的罐体,所述上盖体左侧顶部通过管道a连通于鼓风机进气口,鼓风机出气口通过管道b连通于下罐体,所述中罐体内设有喷药装置,喷药装置通过软管与供药箱连通,所述上盖体右侧顶部设有供料口。由本实用新型结构可知,改变传统的搅拌方式,利用喷药装置,将罐体内的药丸吹起,浮在半空中,并将药液喷成雾状,沾附在药丸表面,易将每一颗药丸表面均匀沾满药液,使得丸剂符合生产要求,丸剂附着的药量达标,提高丸剂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丸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微丸,颗粒较小的药丸,直径一般在1mm左右,其制作过程中,需要对药丸的表面进行涂抹药液,使得药液均匀的沾附在药丸表面,最终制成丸剂,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人工搅拌涂抹或机械搅拌,对药丸表面进行涂抹药液,这样做的弊端是:由于药丸的量比较大,在搅拌过程中,很难将每一颗药丸表面都沾满药液,最终制成的丸剂不符合生产要求,丸剂附着的药量不达标,降低丸剂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丸上药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解决由于药丸的量比较大,在搅拌过程中,很难将每一颗药丸表面都沾满药液,丸剂不符合生产要求,丸剂附着的药量不达标,丸剂质量较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丸上药装置,包括上盖体、中罐体、下罐体,相邻两者之间通过卡接方式形成一密封的罐体,所述上盖体左侧顶部通过管道a连通于鼓风机进气口,鼓风机出气口通过管道b连通于下罐体,所述中罐体内设有喷药装置,喷药装置通过软管与供药箱连通,所述上盖体右侧顶部设有供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喷药装置包括支撑横板、支撑立柱、喷药立管、药液喷头,所述支撑横板焊接于中罐体内中下部,支撑横板上表面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前后左右均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喷药立管,即喷药立管呈“十字型”分布,所述喷药立管正下方的支撑横板上设有竖直的药液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支撑横板由中心的圆板、圆板四周的环网一体式连接而成,支撑立柱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圆板上,所述环网内边连接于圆板外圈,外边连接于中罐体内侧壁;
所述药液喷头喷射方向朝上,且底部喷射杆贯穿于环网且通过螺母固定在环网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喷射杆底部连通于软管,软管穿过中罐体下部侧壁与中罐体外侧的供药箱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软管与中罐体侧壁之间均通过橡胶塞进行密封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管道a与上盖体连通的接口处通过螺栓固定有丝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支撑立柱呈锥形体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下罐体底部呈球弧形,且管道b与下罐体的连接口呈倾斜状,所述连接口由左向右且向下倾斜,与球弧形底部弧形面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管道b上设有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供料口通过铰链连接有密封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丸上药装置,上盖体左侧顶部通过管道a连通于鼓风机进气口,鼓风机出气口通过管道b连通于下罐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内循环系统,鼓风机吹出的热风经过罐体后,风中残留大量的热量,再从管道a回到鼓风机中,再送入罐体中,实现能源回收利用的目的,节能降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福邦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福邦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8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便于安装的监控摄像头
- 下一篇:双排折弯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