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茶发酵机用自动翻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77785.4 | 申请日: | 2020-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8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卫京棣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临沧正山堂茶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F3/10 | 分类号: | A23F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77011 云南省临沧***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发酵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茶发酵机用自动翻料装置,涉及茶叶处理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侧皆固定有安装柱,一组所述安装柱一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主体,另一组所述安装柱的顶部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柱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旋转电机带动搅拌叶进行正向转动,第二旋转电机带动齿轮进行转动,在齿轮与齿牙相互配合的作用下,第二旋转电机带动主体进行逆向转动,大大提高了茶叶的翻料效果,通过将底板设置成半圆形,同时在滑块与滑槽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刮板将废料从出料推出,大大方便废料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红茶发酵机用自动翻料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为了能够加快红茶发酵很多工厂引进了自动翻料装置。
但是现如今的自动翻料装置不能够对茶叶进行充分翻料,导致杂料取出不完全,而且杂料的强力较为复杂大大降低其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如今的自动翻料装置不能够对茶叶进行充分返料,导致杂料取出不完全,而且杂料的强力较为复杂大大降低其使用范围的问题,提供一种红茶发酵机用自动翻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发酵机用自动翻料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侧皆固定有安装柱,一组所述安装柱一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主体,另一组所述安装柱的顶部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柱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且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齿轮,所述主体外侧的一端设置有与齿轮相互配合的齿牙,所述主体内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且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贯穿至主体内部的搅拌叶。
优选地,所述主体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且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刮板。
优选地,所述刮板的两端皆设置有滑块,所述主体的两端皆设置有与滑块相互配合的滑槽。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过滤孔,且主体的一侧通过固定块与安装柱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旋转门,且主体的横截面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底板的顶部设置有防刮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旋转电机带动搅拌叶进行正向转动,第二旋转电机带动齿轮进行转动,在齿轮与齿牙相互配合的作用下,第二旋转电机带动主体进行逆向转动,大大提高了茶叶的翻料效果,通过将底板设置成半圆形,同时在滑块与滑槽相互配合的作用下,刮板将废料从出料推出,大大方便废料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底板;2、出料口;3、安装柱;4、铰接座;5、主体;6、搅拌叶;7、第一旋转电机;8、电动推杆;9、第二旋转电机;10、齿轮;11、齿牙;12、旋转门;13、刮板;14、滑块;15、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临沧正山堂茶业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临沧正山堂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77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过滤式石英砂过滤器
- 下一篇:活塞环缸套系统测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