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触供电式育苗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76832.3 | 申请日: | 2020-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0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琨;程瑞锋;巫国栋;魏强;仝宇欣;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9/28 | 分类号: | A01G9/28;A01G7/04;A01G9/22;H01R2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李晓红 |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供电 育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供电式育苗架,包括育苗架本体,具有自上而下间隔分布的多层栽培区,每一所述栽培区的上方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用于提供育苗过程中所需光照;导电轨道,按特定离地高度预设于育苗区墙体内,所述育苗区墙体的外部开设与导电轨道相对应的滑槽;接触插头,与所述导电轨道高度相应地设置在所述育苗架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接触插头与所述育苗架本体上的光源电连接,所述接触插头与所述导电导轨接触通电,以向所述光源供电,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育苗架数量和摆放位置不受电源接口位置限制,可并排紧密摆放,大幅度节省空间使用,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延长系统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供电式育苗架,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工厂作为未来的一种重要的果蔬、粮食生产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进步,植物工厂开始向大型化、商业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一批以蔬菜高效生产和销售为目标的生产型植物工厂。为了尽量提高蔬菜产量,该类型植物工厂生产区面积更大,栽培架排列也更加紧密。每天会产生大量成菜,相应的需要大量可定植幼苗进入生产区。
为了保证持续稳定的幼苗供给,需要在有限的育苗间空间内采用多层育苗架进行集中大量育苗,为了便于批量运输幼苗,通常在架子底部增加滚轮。CN201720996375 公开了一种方便移动和育苗的育苗盘,CN201820474411公开了一种便捷式育苗移动支架,CN201820932772公开了一种便捷式育苗移动支架。为了便于为幼苗提供光照,一些技术方案在上述育苗架上各层增加人工光源,并采用外接电源或太阳能板对其进行供电,如CN201610872824公开的太阳能育秧育苗设备,CN201710508230公开的一种可移动育苗架,CN201721382861公开的一种可移动育苗架。
育苗过程也分为光期和暗期。当种子播下后,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萌发,然后转入有光环境下进行生长。上述设备在使用中面临如下问题:1)育苗架在育苗、移动运输功能切换中需要人为切断与建筑物预置电源接口间的连接,操作较繁琐,长期插拔设备寿命受影响;2)育苗架数量受电源接口数量限制,拓展性受限;3)育苗架摆放位置受电源接口位置局限,架间需留出一定空间供操作人员进行电源插拔操作,不利于空间高效利用;4)栽培架上光源发散到栽培面以外的光能得不到有效利用,电能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触供电式育苗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接触供电式育苗架,包括:
育苗架本体,具有自上而下间隔分布的多层栽培区,每一所述栽培区的上方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用于提供育苗过程中所需光照;
导电轨道,按预定离地高度预设于育苗区墙体内,所述育苗区墙体的外部开设与所述导电轨道相对应的滑槽;
接触插头,与所述导电轨道高度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育苗架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接触插头与所述育苗架本体上的光源电连接,所述接触插头与所述导电轨道接触通电,以向所述光源供电。
优选地,在所述育苗架本体的顶部四周设置卷轴,所述卷轴上卷绕有遮光帘,所述遮光帘的朝向所述育苗架本体的栽培区的侧面设置为反光面。
优选地,还包括电源,设置在所述育苗区墙体上,所述电源与所述导电轨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育苗区墙体的外部设置带开口的防水、防触电挡板,所述挡板上的开口与所述导电轨道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育苗架本体的底部设置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68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