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粒增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75121.4 | 申请日: | 2020-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94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万忠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忠清 |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B01D2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37 | 代理人: | 危祯 |
| 地址: | 132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粒 增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粒增大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若干用于微粒碰撞的着陆板,所述着陆板包括一个或多个断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高效除尘、除霾、沉降水中悬浮微粒的作用,用在现有普通除尘除霾设备前端管道内就可实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粒增大的除尘除霾除微粒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环保领域,针对流体中除尘除霾沉降水中悬浮微粒的方法很多,工业用除尘设备也很多,这些装置对大颗粒尘、雾处理都很好,但对微尘的处理方法,还只有网过滤、水膜降尘、静电除尘几大类,它们都会有二次污染可能性,网过滤,一阶段必须更换滤网增加了人为的固体垃圾污染;水膜降尘,增加了水污染及水处理的工序;静电除尘,静电吸附后要用大量洗洁液清洗增加水污染,同时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多余气体释放出来也是污染。现实中尘、雾微粒还必须处理,不然最容易进入身体中,伤害最大的正是这些微粒污染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装置,采用自然流体与微粒着陆面板相碰撞过程中来实现微粒增大的效果,不产生任何污染和二次处理工序,正常参与大颗料物处理工艺即可去除,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微粒增大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若干用于微粒碰撞的着陆板,所述着陆板包括一个或多个断面。
进一步的,所述着陆板为不具有粘性的材质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着陆板表面可涂装不粘涂层替换。
进一步的,所述着陆板表面为粗糙面,用于微粒着陆停留增大尘粒。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内包括布水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高效除尘、除霾、沉降水中悬浮微粒的作用,当用在现有普通除尘除霾设备前端管道内就可实现原需要用较大和复杂的设备才能达到的除尘效果,大大简化了除尘设备的结构,以及除尘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微粒增大装置,包括框架2,所述框架内设置若干用于微粒碰撞的着陆板1,所述着陆板包括一个或多个断面。装置上由于着陆板的安装与流体流动方向有关,所以规定了流体进入和出口方向。
将多个着陆板安装在一个架体上构成一整体,放入使用环境空间3内,环境空间可适合任何环境,室内、户外或者通风管道、水处理中的沉淀池前端管道内以增速悬浮物沉降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安装在空气净化装置的通风管道,即空气净化装置的前端,将微粒增大后,通过管道传输到净化装置处理。
在其中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安装在水处理系统中,沉淀池前端管道内以增速悬浮物沉降等。
着陆板的面板外形一般是弧形和平面形,也可是其他所需的形状,通常着陆板呈现一定角度的倾斜或者采用弧面设计,根据用途来定。
着陆板的断面形状一般是波形和平面形,也可是其他所需形状。增加若干断面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积,提高除尘、除霾、沉降微粒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忠清,未经万忠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51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包装袋
- 下一篇:一种能自锁的盘扣式脚手架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