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屏蔽光伏地板缓冲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74290.6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6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辉;陈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知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10 | 分类号: | H02S20/10;H02S20/26;H02S30/10;F16F15/08;F16F15/04;E04F1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陈振华 |
地址: | 317100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海游街道***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伏地 缓冲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屏蔽光伏地板缓冲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上的光伏组件,所述支架两侧向上延伸有支承板、下沉设于两个所述支承板间的用于安装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部形成支承面,所述支承面设有向下延伸的位于所述支承面中部的第一沉槽、设于所述第一沉槽两侧的第二沉槽,所述第二沉槽内设有缓冲装置。通过该防屏蔽光伏地板缓冲结构,可以吸收、消弭行人/车辆踩踏碾压的作用力,保护光伏组件不会因踩踏使用损伤并且可以实现防遮蔽发电的光伏地板缓冲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地板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屏蔽光伏地板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光伏发电领域中,其发电效率与接收太阳光的面积正相关,考虑到阳光利用率以及现有发电技术,光伏电站通常集中在屋顶、水面、山林等没有人群该的区域,但是这一类布置方式使得产生的电向用电量大的人群密集输送需要较大的成本。
在应用于人群密集地区的过程中,尤其是应用于公共场所(公园、广场)的光伏地板方面,在光伏组件表面存在遮挡(如周围物体的阴影、落叶、抛洒物等)时,被遮蔽区域呈现不工作的状态,其感应产生的电流几乎为零。还会呈现电阻特性、消耗周围电池电能并升温,进一步影响电池及组件寿命,这种现象在光伏技术中称为“热斑效应”。
同时,若使用铺设于地面的太阳能光伏地板,则可能存在受到人、车辆等压力而受压易损的问题。尤其是太阳能光伏地板中的光伏发电组件与地板壳体之间因无螺纹等紧固连接,在行人踩踏时会因着力点的不同而发生等效于杠杆的转动/弯折,因为光伏地板采用的光伏组件多为玻璃制成,在这种转动中易发生折断等不可逆的、影响整体寿命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屏蔽光伏地板缓冲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吸收、消弭行人/车辆踩踏碾压的作用力,保护光伏组件不会因踩踏使用损伤并且可以实现防遮蔽发电的光伏地板缓冲结构。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防屏蔽光伏地板缓冲结构,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上的光伏组件,所述支架两侧向上延伸有支承板、下沉设于两个所述支承板间的用于安装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部形成支承面,所述支承面设有向下延伸的位于所述支承面中部的第一沉槽、设于所述第一沉槽两侧的第二沉槽,所述第二沉槽内设有缓冲装置。
由此,所述支承板作为所述支架的侧面部件,同时起支撑所述光伏组件和防水、防滑的作用,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安装槽安装于所述支承板并由所述支承面支撑。所述第一沉槽用于安放所述光伏组件的控制器、线材等辅件。所述第二沉槽用于容纳所述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沉槽中并对整个光伏组件实现弹性的支撑效果,所述光伏组件在受力变形后将受到的力传递至所述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一方面传力减少作用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行人/车辆 (主要为自行车)踩踏力,另一方面通过自身提供的阻尼力向所述光伏组件施加反作用力减少其形变量。从而保证所述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和寿命。所述缓冲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沉槽中,所述第二沉槽可以容纳所述缓冲装置受力变形的形变量,使得所述缓冲机构受力变形时不会入侵其他部分的原有空间,保证形变缓冲的过程发生于所述支架内部,不对铺设地面的整体结构造成破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上面板、下面板和设于所述上、下面板间并联连接的光伏电池片和旁路二极管,所述旁路二极管与所述光伏电池片反向连接,所述下面板两侧设有投影方向宽于所述上面板的翼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知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台州知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42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运行监控设备
- 下一篇:摄像同步显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