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单极神经刺激装置的吸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73770.0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9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脑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B90/00;A61B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杨敬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单极 神经 刺激 装置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有单极神经刺激装置的吸引器,包括吸引器手柄,所述吸引器手柄的头端连接吸引管、末端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吸引器手柄的侧壁焊接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可连接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的刺激电极,所述吸引器手柄上附有侧孔用以调节吸引压力,所述吸引管表面除顶端3mm以外区域设有绝缘保护层,所述吸引器管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套接于吸引器手柄的头段。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将术中电生理监测时所需的单极神经刺激器与吸引器相整合,在不中断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发挥持续性地探测神经位置、监测神经功能的目的,从而减少因神经探测滞后导致神经损伤的风险、节约手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带有单极神经刺激装置的吸引器。
背景技术
在颅底肿瘤和椎管肿瘤等手术中,需要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需使用神经刺激器,从而避免在手术过程中造成对神经的损伤;同时,手术过程中,常常会有液体或血液积聚于术野、需持续使用吸引器清除术野。在常规手术中,手术者为监测神经功能,需反复切换手中的手术器械和神经刺激器,从而导致神经监测存在滞后性、增加神经损伤风险,且频繁更换器械会导致操作繁琐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单极神经刺激装置的吸引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神经探测所需的单极神经刺激器与吸引器相整合,在不中断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发挥持续性地探测神经位置、监测神经功能,从而达到减少因神经监测滞后导致神经损伤风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有单极神经刺激装置的吸引器,包括吸引器手柄,所述吸引器手柄的头端连接有吸引管,且吸引器手柄与吸引管均为中空的金属管,所述吸引器手柄的末端连接有负压接入端,所述吸引器手柄的侧壁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电流接入端,所述吸引器手柄的侧壁设有吸引器侧孔;
所述吸引管除末端3mm以外区域设有绝缘保护层,所述吸引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套接于吸引器手柄的头端。
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器手柄与吸引管之间通过口径匹配的连接块进行连接,吸引管有不同口径可供术中选择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保护层由环氧树脂固化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吸引管的头端金属裸露部分超出绝缘保护层的长度为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神经探测所需的单极神经刺激器与吸引器相整合,在不中断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发挥持续性地探测神经位置、监测神经功能作用,从而达到减少因神经探测滞后导致神经损伤风险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引器手柄与吸引管连接示意图。
图中:1、吸引器手柄;2、吸引管;3、负压接入端;4、固定块;5、电流接入端;6、吸引器侧孔;7、绝缘保护层;8、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脑科医院,未经南京脑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37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肿瘤切割工具
- 下一篇:一种儿童临床用输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