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境扬尘监测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71334.X | 申请日: | 2020-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31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付安琪;王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蓝宇科工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M13/02 | 分类号: | F16M13/02;F16M11/04;F16M11/10;G01N15/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赵雪红 |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扬尘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境扬尘监测仪,包括检测装置、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检测装置包括上壳、第四支架、监测器、下壳和第五支架,第四支架一端固定连接至上壳,另一端穿过下壳固定连接至第五支架,上壳是圆桶结构,第五支架位于下壳下端,下壳上端设置监测器,监测器通过插线信号外接显示屏,第五支架依次通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固定连接至固定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环境扬尘监测仪,下壳的弧形结构有利于腔体内残留物质沿弧线滑出下壳,防止因长时间使用堆积粉尘,棉絮等污染物,同时下壳和上壳对监测器形成一个保护罩,避免监测器因被雨淋、暴晒等减少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境扬尘监测仪。
背景技术
扬尘是由于地面上的尘土在风力、人为带动及其他带动飞扬而进入大气的开放性污染源,是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扬尘作为大气污染主要输入源,不仅影响城市生态,而且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状况存在潜在威胁,对扬尘进行监控需要利用利用到扬尘检测仪,然而一般的检测仪结构简单,不能应对较多的使用环境,且不具备良好的保护装置,导致检测仪的使用寿命低,检测仪的电线裸露在外面,影响城市的美观,而且一般的监测仪在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壳体内堆积大量的柳絮、杂草等杂物,影响监测数据,所以需要提供一种位置便于调整,不易堆积杂物、可靠性强的环境扬尘监测仪。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环境扬尘监测仪,以解决不能应对较多的使用环境,不具备良好的保护装置,导致检测仪的使用寿命低,而且一般的监测仪在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壳体内堆积大量的柳絮、杂草等杂物,影响监测数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环境扬尘监测仪,包括检测装置、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检测装置包括上壳、第四支架、监测器、下壳和第五支架,第四支架一端固定连接至上壳,另一端穿过下壳固定连接至第五支架,上壳是圆桶结构,第五支架位于下壳下端,下壳上端设置监测器,监测器信号外接显示屏,第五支架依次通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固定连接至固定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支架包括第一底座和若干栓杆,第一底座第一端固定连接至上壳底部内壁,第二端安装若干栓杆,每个栓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底座的第二端,另一端穿过下壳固定连接至第五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是圆柱结构,下壳的外径小于上壳的内径,下壳的底端和上壳的底端的高度差是H,H大于5mm。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是弧形槽结构,下壳的外径小于上壳的内径,下壳的底端和上壳的底端的高度差是H,H大于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支架包括第二底座、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栓杆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底座,下壳位于第二底座上端,第二底座下端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均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各通过第二安装孔铰接至第一支架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管体、第三支板和第四支板,第一管体第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一端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三安装孔铰接至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二端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三支板和第四支板,第三支板和第四支板均设置第四安装孔,第三支板、第四支板各通过第四安装孔铰接至第三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管体、第七支板、第八支板和固定架,第三管体一端设有互相平行的第七支板和第八支板,第七支板和第八支板上均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七支板、第八支板各通过第一安装孔铰接至第二支架,第三管体另一端通过固定架外接固定位置,固定架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蓝宇科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蓝宇科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13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