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泪囊开窗引流术剪刀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65068.X | 申请日: | 2020-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6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艳;秦兵;史亚波;廖聪玲;崔同峰;谭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施恩 |
| 地址: | 2238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开窗 引流 剪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泪囊开窗引流术剪刀,包括第一指孔、第一刀体、第二指孔、第二刀体、轴,第一刀体通过轴与第二刀体之间形成转动连接,第一刀体一端一体成型设计有第一指孔,第二刀体一端一体成型设计有第二指孔;第一刀体另一端一体成型设计有与第一刀体垂直的第一刀头,第二刀体另一端一体成型设计有与第二刀体垂直的第二刀头,第二刀头一侧设置有勾刀。本实用新型产品将泪囊手术的第一刀、第二刀器械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泪囊开窗引流术剪刀。
背景技术
慢性泪囊炎是老年人群常见的外眼科疾病,许多老年朋友都为此类病痛所困扰。通常以患眼持续性溢泪、溢脓或挤压眼角有脓样分泌物溢出为首要症状而就诊,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细菌,可急性发作引起急性泪囊炎甚至眶蜂窝织炎危及生命。
相对于传统手术存在面部术区瘢痕,损伤内眦动静脉,损伤内眦韧带,操作相对盲目,创伤较大等缺点,内镜技术的应用使泪道手术由盲目经验性的操作变成直视下的操作,使泪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及飞跃,可谓是“里程碑式”的贡献。内窥镜下经鼻泪囊开窗引流术不需在面部作切口,不遗留面部瘢痕,手术微创、安全,治愈率高,备受患者肯定,为目前最先进的美容性泪道手术,引领泪道手术进入微创新时代。
在针对慢性泪囊炎进行的泪囊鼻腔吻合手术中,分离泪囊窝暴露泪囊,在泪囊窝处开骨窗暴露鼻粘膜,手术者需剪开泪囊的一侧壁和鼻粘膜,使泪囊腔和鼻腔相连通,从而开辟一条新的泪道引流通道。由于手术位置空间非常狭小,导致可视范围小、剪刀张合活动范围小,常规的手术剪刀进入手术位置及在手术位置实施剪切都非常的困难。
常见的现有手术操作时,利用勾刀可顺利完成第一刀切口,但是因为泪囊被切开,组织柔软,希望在第一刀切口的垂直位置再切第二刀就非常困。
目前现有技术的内窥镜下泪囊开窗术器材需要在勾刀配合完成第一刀后再使用。手术时,泪囊表面需要实施十字型切口,切口皮质需要外翻并迅速用胶水(如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黏贴固定,如果切口不规整,那么胶水也很难固定好切口,影响手术效果。这样就带来操作不便,增加手术难度等,常见的设计可以参见中国专利201510635836.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顺利进入手术位置实施第一刀、第二刀的精准剪切的鼻腔泪囊开窗引流术剪刀,特设计本专利技术产品。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医用泪囊开窗引流术剪刀,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顺利进入手术位置实施第一刀、第二刀的精准剪切的鼻腔泪囊开窗引流术剪刀,同时方便医护人员操作、提高手术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泪囊开窗引流术剪刀,包括第一指孔1、第一刀体2、第二指孔3、第二刀体4、轴5,所述第一刀体2通过轴5与第二刀体4之间形成转动连接,第一刀体2一端一体成型设计有第一指孔1,所述第二刀体4一端一体成型设计有第二指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体2另一端一体成型设计有与第一刀体2垂直的第一刀头7,所述第二刀体4另一端一体成型设计有与第二刀体4垂直的第二刀头6,所述第二刀头6一侧设置有勾刀10。
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刀头7外侧有第一刀刃9。
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刀刃9为以轴5为圆心、Ra为半径的圆弧面。
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刀头6内侧有第二刀刃8。
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刀刃8为以轴5为圆心、Ra为半径的圆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50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