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养猪的集装箱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20764757.9 申请日: 2020-05-11
公开(公告)号: CN212464456U 公开(公告)日: 2021-02-05
发明(设计)人: 刘波;张海峰;王阶平;张习勇;阮传清;陈峥;陈倩倩;戴文霄;胡家胜;钟宏炜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1/02 分类号: A01K1/02;A01K1/015;A01K1/00;A01K5/02;A01K7/02;F21V23/04;A61L2/22;C05F3/06
代理公司: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代理人: 苑朝阳
地址: 350000 福建省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养猪 集装箱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养猪的集装箱,包括:集装箱、微生物发酵床、饲喂装置、光度调节系统和通风系统,其中,集装箱拼接缝隙处做密封处理,微生物发酵床铺设在集装箱内的底部;饲喂装置设置在集装箱内底部一侧,光度调节系统包括设置在集装箱顶部的照明装置和设置在集装箱内部的光照传感器,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集装箱箱壁上开设的窗口中的空气过滤水帘以及集装箱内的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氨气浓度传感器;通过对集装箱进行改进,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将其改进一种密封、零污染、可快速转移的养猪场所,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建造成本,还可应对突发状况,使养猪更加合理、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牲畜养殖及作物种植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养猪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按照一定的配方将益生菌菌种,稻壳、锯末、秸秆等辅料和活性剂混合,铺成发酵床,动物从出生至出栏都生活在发酵床上,其排泄物被微生物迅速降解,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清扫和贮存,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再按照一定的配方将益生菌菌种,稻壳、锯末、秸秆等辅料和活性剂混合,铺成发酵床,猪从出生至出栏都生活在发酵床上,其排泄物被微生物迅速降解,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清扫和贮存,实现了零排放。

中国专利“CN104082245A”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育肥猪群的分栏饲喂方法中公开了一种在传统猪舍中加入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传统猪舍的建设对地理环境要求严格,建设投资成本高,并且防疫防控差,在面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时,不能迅速转移,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零排放养猪,又能够方便转移的养殖场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养猪的集装箱,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大大节省猪舍的土地规划和建设时间成本,且可回收利用效率极高,同时集装箱便于转运的特点能够有效地避开重大疫情发生地域,且整个集装更加便于消毒防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养猪的集装箱,包括集装箱、微生物发酵床、饲喂装置、光度调节系统和通风系统;其中,集装箱拼接缝隙处做密封处理,保证集装箱在关闭后,内部空气无法通过集装箱的拼接缝隙与外界实现交换;微生物发酵床铺设在集装箱内的底部;饲喂装置包括喂料槽和饮水槽,设置在集装箱内底部一侧,并紧靠箱壁,在箱壁上对应喂料槽和饮水槽的位置开设投料口;光度调节系统包括设置在集装箱顶部的照明装置和设置在集装箱内部的光照传感器,照明装置和光照传感器连接在装备控制器上;通风系统包括空气过滤水帘、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氨气浓度传感器,空气过滤水帘设置在集装箱箱壁上开设的窗口中,并通过装备控制器控制开闭,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氨气浓度传感器设置在集装箱内,与装备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的,装备控制器采用中国专利“CN104111647A”中公开的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环境监控系统。

作为优选的,微生物发酵床包括垫料以及在垫料上接种的微生物菌剂,垫料由锯末和谷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微生物菌剂由短短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等比混合组成;将垫料以80cm的厚度铺设,并喷洒微生物菌剂,得到微生物发酵床。

作为优选的,微生物菌剂采用发酵床固体发酵的方式制得,在制剂发酵床的表面覆盖一层8-15cm厚的制剂垫料,制剂垫料包括25%-35%豆饼粉和65%-75%菌糠;将制剂发酵床的湿度控制在50%-60%,每天以猪粪作为氮素育肥,将猪粪旋耕混合到制剂垫料中,进行二次固体耗氧发酵,连续发酵操作20-25天;发酵结束后,取出上层18-22cm厚的发酵产物,进行晾晒干燥5-6天,当发酵产物含水量30%时,进入粉碎、分筛、包装,得到微生物菌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47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