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零气损压缩热式干燥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63742.0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7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许琎;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滤动力(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02;B01D5/00;B01D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零气损 压缩 干燥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零气损压缩热式干燥机,包括干燥机本体,干燥机本体包括空气进管、第一碟阀、第一冷却器、第一分离器、第二碟阀、第二冷却器、第二分离器、第三碟阀、第四碟阀、第一吸附塔、第五碟阀、第六碟阀、第七碟阀、干燥器、第八碟阀、第九碟阀、第十碟阀、第十一碟阀、第十二碟阀、第十三碟阀、第二吸附塔、第十四碟阀、第十五碟阀,本实用新型无论是在加热解析再生过程中,还是对吸附床的吹冷阶段,都无须成品压缩空气,因而实现零气损,通过干燥器对冷却器和油水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相对湿度较高的压缩空气进行深度吸附,来避免吹冷过程中吸附床内吸附剂的二次吸附、进而确保成品压缩空气的低露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零气损压缩热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吸附式干燥机根据吸附剂高压低温吸附、低压高温解析之特点,通过引出一部分出口的成品压缩空气来高频率解析而成无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每十分钟解析二次);为减少高频率解析而至的高气耗、通过对引出成品压缩空气的加热而满足高温低压解析,从而降低解析频率来大大降低气耗而变成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上述二种吸干机对出口的成品压缩空气的气耗都比较大,无热再生吸干机15%~20%;微热再生吸干机达5%~12%、因而能耗极大。
为彻底大大降低再生气耗、人们利用空压机Ⅱ级排气的高温热能或未经冷却的高温压缩空气对吸附干燥剂直接加热,使干燥剂得到深层脱附再生,冷吹阶段的“吹扫气”再经后冷油分、冷却分离后,进入吸附塔吸附脱水,变成有用的低露点成品气,供用户使用从而解决了对成品压缩空气的损耗。因室外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一般在比较干燥时的35%左右至梅雨季节的近乎100%、而富含水汽,用这样的空气对高温解析后的吸附剂施行吹冷必然导致二次吸附,从而至出口成品压缩空气露点偏高而不达标。为此一部分厂家引出一些成品压缩空气对高温吸附床进行吹冷,故而导致再次对成品压缩空气的气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干燥机压缩空气的气损耗的新型零气损压缩热式干燥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零气损压缩热式干燥机,包括干燥机本体,所述干燥机本体包括空气进管、第一碟阀、第一冷却器、第一分离器、第二碟阀、第二冷却器、第二分离器、第三碟阀、第四碟阀、第一吸附塔、第五碟阀、第六碟阀、第七碟阀、干燥器、第八碟阀、第九碟阀、第十碟阀、第十一碟阀、第十二碟阀、第十三碟阀、第二吸附塔、第十四碟阀、第十五碟阀,所述空气进管一端与第一碟阀和第五碟阀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一碟阀另一端与第一冷却器一端连通连接,第一冷却器另一端与第一分离器一端连通连接,第一分离器另一端与第二碟阀和第八碟阀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二碟阀另一端和第二冷却器一端连通连接,第二冷却器另一端与第二分离器连通连接,第二分离器另一端与第三碟阀一端连通连接,第三碟阀另一端与第四碟阀一端连通连接,第四碟阀另一端与第一吸附塔一端连通连接,第一吸附塔另一端与第六碟阀和第七碟阀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六碟阀另一端与干燥器一端和第五碟阀另一端均连通连接,所述干燥器另一端分别与第八碟阀另一端和第九碟阀及第十碟阀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九碟阀另一端与第十一碟阀和第十二碟阀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十一碟阀另一端与第一吸附塔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十二碟阀一端与第二冷却器一端连通连接,第十二碟阀另一端与第二吸附塔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二吸附塔一端与第一吸附塔一端还连通连接有第十三碟阀,第二吸附塔另一端与第十四碟阀和第十五碟阀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十四碟阀另一端与第七碟阀另一端连通连接,所述第十五碟阀另一端通过第六碟阀和第五碟阀与干燥器一端连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干燥器为筒状结构,干燥器内填充有吸附剂。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均为油水分离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无论是在加热解析再生过程中,还是对吸附床的吹冷阶段,都无须成品压缩空气,因而实现零气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滤动力(安徽)有限公司,未经超滤动力(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37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实验室用便于运输的低温试剂盒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大米定量包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