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61620.8 | 申请日: | 2020-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8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宇;程奇伯;张道明;芮州峰;冯霄红;雍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4/48 | 分类号: | F23D14/48;F23D14/46;F23D14/60;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 地址: | 4011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烟气 再循环 富氧双 助燃 型烧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属于燃烧技术领域。所述烧嘴包括燃气通道、设置在燃气通道外围的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设置在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外围的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以及设置在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内部且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的出口端、燃气通道的出口端相连通的燃烧通道;所述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燃气通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氧气通道,所述第一氧气通道的出口端与燃烧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氧气通道。该烧嘴有两种助燃模式,适合冶金加热炉改造;富氧烟气助燃模式下,大大降低CO2捕集和分离成本,对碳减排有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
背景技术
碳减排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有利于碳减排的CO2捕集和分离技术目前已相对成熟,但CO2捕集和分离的成本较高,是制约该项技术推广的最主要因素。冶金行业目前还没有开展CO2捕集和分离,一座年产量200万吨的加热炉每年排放CO2约30万吨,给实现碳减排目标带来了压力。而燃烧后能够提高烟气中CO2含量,高含量状态下进行CO2捕集和分离可大幅降低成本,从而有利于CO2捕集和分离技术在冶金行业的推广,最终为实现碳减排提供助益。因此,引入燃烧技术对冶金领域加热炉进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对烧嘴这一关键设备进行探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该烧嘴有空气助燃和富氧烟气助燃两种工作模式,适合对冶金领域加热炉进行燃烧改造,满足加热炉适应不同加热工艺的要求;富氧烟气助燃模式下,有效节约能源,大大降低CO2捕集和分离成本,有利于CO2捕集和分离技术在冶金行业的推广,最终为实现碳减排提供助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烟气再循环富氧双助燃型烧嘴,所述烧嘴包括燃气通道、设置在燃气通道外围的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设置在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外围的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以及设置在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内部且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的出口端、燃气通道的出口端相连通的燃烧通道;所述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燃气通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氧气通道,所述第一氧气通道的出口端与燃烧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氧气通道。
进一步,所述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与燃烧通道之间设置有与第二氧气通道等数量的喷孔,第二氧气通道的出口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喷孔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氧气通道相对燃气通道倾斜布置,形成的夹角角度为5°-30°。
进一步,所述燃气通道位于烧嘴的轴向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所述燃气通道的进口端连接有燃气管道,所述燃气管道上设置有燃气切断阀;所述第一氧气通道和第二氧气通道的进口端分别连接有支氧气管道,所述支氧气管道汇集于总氧气管道,所述总氧气管道上设置有氧气切断阀;所述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和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的进口端分别连接有空气/烟气共用管道,所述空气/烟气共用管道分别汇集于空气管道和烟气管道,所述空气管道上设置有空气切断阀,所述烟气管道上设置有烟气切断阀。
进一步,空气/烟气分别供入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和第二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其中,第一空气/烟气共用通道内空气/烟气占总量的0-50%。
进一步,氧气分别供入第一氧气通道和第二氧气通道,其中,第一氧气通道内氧气占总量的10%-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16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体化合物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网口主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