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境检测数据分析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57944.4 | 申请日: | 2020-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6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高翔宇;朱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光生(苏州)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D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505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检测 数据 分析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环境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环境检测数据分析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设置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绕线辊连接,所述绕线辊上缠绕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上插接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顶部连接有漂浮气囊,且所述第一气管侧壁与端部设有连接头的第二气管连接,所述漂浮气囊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上设置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与设于箱体外壁的显示屏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在同一地点对不同高度的环境数据进行检测,操作简单方便,且整体结构组件便于展开和携带,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境检测数据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环境检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现在的环境检测多是人为手持环境检测仪,只能进行定点的检测,由于环境的数据会因为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定点的测量不能更加全面的反应环境数据的相关情况,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进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环境检测数据分析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检测数据分析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检测数据分析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设置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与绕线辊连接,所述绕线辊上缠绕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上插接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顶部连接有漂浮气囊,且所述第一气管侧壁与端部设有连接头的第二气管连接,所述漂浮气囊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上设置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与设于箱体外壁的显示屏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开设有检测腔,且所述壳体两端开设有导气口,所述检测腔与壳体外壁共同设置有传感器组,且所述检测腔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数据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固定粘接于漂浮气囊外表面,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设于检测腔内的气体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以及设于壳体外壁的光照传感器和灰尘浓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腔设置有隔板,且所述箱体内腔设有容纳槽,所述箱体上铰接有箱盖。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腔底部设置有重力块,且所述箱体内腔设置有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管上设置有气阀,所述数据线与连接绳通过线夹绑定于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驱动马达控制绕线辊转动,实现漂浮气囊上浮至不同的大气环境高度处,利用其上的检测机构对当前高度的环境数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通过数据线实时传输至箱体上的显示屏上,帮助工作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不同高度的环境数据,使用效果好,同时在未使用时,可将相关的结构组件放置于箱体内,便于工作人员的携带,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驱动马达;3、绕线辊;4、容纳槽;5、重力块;6、蓄电池;7、显示屏;8、连接绳;9、底座;10、漂浮气囊;11、第一气管;12、第二气管;13、气阀;14、数据线;15、检测机构;151、壳体;152、检测腔;153、导气口;154、传感器组;155、控制器;16、线夹;17、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光生(苏州)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光生(苏州)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579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储存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具有过热保护功能的电气柜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