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厌氧发酵罐固体物料出料口除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54019.6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4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元雪芳;牛江露;郭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0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48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固体 物料 出料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厌氧发酵罐固体物料出料口除氧装置,包括厌氧发酵罐,厌氧发酵罐的下出料口通过阀门连接除氧罐,除氧罐为圆管形,除氧罐下口为敞口状,在除氧罐下口外设有附盖,附盖和除氧罐下口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附盖和除氧罐下口的外侧通过卡圈固定,在除氧罐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位置高于出气口位置,在附盖上设有液体回流管,液体回流管上串接有回流管阀门、循环泵阀门、循环泵,液体回流管上端与厌氧发酵罐的上部连通。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方便的完成固体物料的取料,同时将发酵液补回发酵罐内,并能避免氧气进入厌氧发酵罐内影响发酵过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罐出料口结构,具体为一种厌氧发酵罐固体物料出料口除氧装置。
背景技术
煤炭的生物转化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例如使用微生物对煤炭直接进行发酵处理,以分解煤并获取相应的成分。例如转化成可燃气体。在实验室进行煤炭生物气化厌氧发酵过程中,由于要对发酵罐内的发酵液和煤炭进行定期检测和分析,所以要定期取出一部分发酵液和煤炭送样检测。发酵液可以由厌氧发酵罐下方的液体球阀放出,但固体煤炭无法在不影响发酵罐厌氧体系的情况下取出。CN206359511U公开了一种厌氧发酵罐物料进口除氧装置。包括除氧罐,厌氧发酵罐,所述的除氧罐和厌氧发酵罐进料口通过法兰盘阀门连接,除氧罐侧面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在除氧罐进料口上设有可拆装的附盖,附盖通过锁扣和除氧罐进料口紧固连接。该方案可以实现发酵罐在进料过程中,进料口混入氧气的问题,但是对于出料口如何避免氧气混入,则没有给出明确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发酵罐出料口在物料取出过程中防止氧气混入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厌氧发酵罐固体物料出料口除氧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厌氧发酵罐固体物料出料口除氧装置,包括厌氧发酵罐,厌氧发酵罐的下出料口通过阀门连接除氧罐,除氧罐为圆管形,除氧罐下口为敞口状,在除氧罐下口外设有附盖,附盖和除氧罐下口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附盖和除氧罐下口的外侧通过卡圈固定,在除氧罐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位置高于出气口位置,在附盖上设有液体回流管,液体回流管上串接有回流管阀门、循环泵阀门、循环泵,液体回流管上端与厌氧发酵罐的上部连通。
所述的液体回流管上循环泵前端还设有循环支管,循环支管上端和厌氧发酵罐体下部连接。
所述的进气口上设有进气阀门,出气口上设有出气阀门。
所述的除氧罐下口外缘为法兰盘状,所述的附盖的直径与法兰盘状外缘一致,所述的卡圈横断面为槽状,在卡圈上设有断口,断口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正常厌氧发酵时,厌氧发酵罐上下口都为封闭状态,在厌氧发酵过程中需要取出固体物料时,将附盖和密封圈套接在除氧罐的下出口上,并用卡圈锁扣锁死,再将附盖上的液体回流管与循环泵连接,打开回流管阀门。打开除氧罐出气口抽真空,再向进气口通入氮气,依次循环三次,除氧完成,关闭进气口阀门、出气口阀门和回流管阀门,然后打开阀门,发酵罐内的部分固体物料和发酵液落入处氧装置内,再关闭阀门,打开回流管阀门和循环泵阀门,启动循环泵,将除氧装置中的发酵液抽入发酵罐内,最后关闭循环泵和回流管阀门,打开附盖取出固体物料,完成出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方便的完成固体物料的取料,同时将发酵液补回发酵罐内,并能避免氧气进入厌氧发酵罐内影响发酵过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卡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除氧罐、2-厌氧发酵罐、3-除氧罐下口、4-发酵罐出料口、5-阀门、6-进气口、7-出气口、8-进气阀门、9-出气阀门、10-液体回流管、11-回流管阀门、12-循环泵阀门、13-附盖、14-橡胶密封圈、15-卡圈、16-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540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妇产科自选式助产吸引器
- 下一篇:一种双腔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