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腔镜下可调控的气囊式血管夹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51185.0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90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江绍钦;李梦强;朱雅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2 | 分类号: | 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吴嘉滨 |
地址: | 35000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腔镜下可 调控 气囊 血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腔镜下可调控的气囊式血管夹,包括血管夹本体、设置在血管夹本体前端两侧的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分别设置固定在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端头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分别设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与第一充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上分别设有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均与第二充气管相连通;所述血管夹本体包括支撑架和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支撑杆,支撑架与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连接,支撑杆的末端固定有第一磁块,第一磁块与设置在连接管内部的第二磁块活动连接,第二磁块上固定有拉绳,拉绳穿过连接管末端设置的滚珠与操作柄上的连杆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腔镜下可调控的气囊式血管夹,应用在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血管夹用于在医学手术中血管的止血,手术过程中当需要进行血管止血时将血管夹夹持在血管上,当需要手术操作时将血管夹移开,这样反复的操作给手术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血管夹在使用时需要针对不同的血管类型、不同血管的粗细和不同手术部位需要来选择不同外形和长度的血管夹;再者现有血管夹的夹臂在使用过程中对阻止的压榨作用会导致血管壁和血管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腔镜下可调控的气囊式血管夹,能够根据血管种类调节气囊血管夹的力度、随时控制血管血流,在手术的过程中有效保护血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腔镜下可调控的气囊式血管夹,包括血管夹本体、设置在血管夹本体前端两侧的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分别设置固定在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端头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分别设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与第一充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上分别设有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均与第二充气管相连通;所述血管夹本体包括支撑架和固定在支撑架上的支撑杆,支撑架与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连接,支撑杆的末端固定有第一磁块,第一磁块与设置在连接管内部的第二磁块活动连接,第二磁块上固定有拉绳,拉绳穿过连接管末端设置的滚珠与操作柄上的连杆连接。
所述支撑架为“U”型结构,支撑架两侧的内壁分别固定有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结构相同且相向设置。
所述第三气囊的末端与第三支管相连通,第四气囊的末端与第四支管相连通,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的末端均与第二充气管的前端连通,第三支管、第四支管和第二充气管共同形成“Y”字型结构,第二充气管的末端设有气压表。
所述第三气囊的前端固定有第一气囊,第四气囊的前端固定有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结构相同且相向设置,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侧壁面分别与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的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气囊的外侧壁与第一支管相连通,第二气囊的外侧壁与第二支管相连通,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末端均与第一充气管的前端连通,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一充气管共同形成“Y”字型结构。
所述支撑架末端的中部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架与支撑杆为一体连接,支撑杆的末端固定有第一磁块。
所述连接管为圆管型结构,连接管内壁的中部活动设有第二磁块,第二磁块的外壁面与连接管的内壁面相贴合,第二磁块和第一磁块均为圆型结构,第二磁块与第一磁块互相吸引。
所述连接管的末端为弧型结构,连接管末端的内壁上可转动地卡设有球型的滚珠,滚珠与第二磁块之间设有弹簧。
所述第二磁块的末端固定有拉绳,拉绳依次穿过弹簧和滚珠的中心与连杆连接。
所述连杆为圆柱型结构,连杆的直径小于连接管的直径,连杆的前端与滚珠的末端固定连接,连杆的末端固定有用于拉动拉绳的操作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未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511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