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导体蒸汽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44302.0 | 申请日: | 2020-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19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徐赛;孙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国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F22B37/22;F22B37/44 |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蒸汽 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蒸汽发生器。其技术方案是:壳体的内腔安装固定压力罐体,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控制显示器,外壁一侧安装储水箱,储水箱通过水管和补水泵连通到压力罐体底部的补水管;压力罐体的前侧设有加热管安装孔,通过加热管固定法兰将半导体加热管安装在加热管安装孔内,在半导体加热管内腔设有多根半导体加热条;在压力罐体的后侧设有水位传感器。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加热条作为发热元件,发热效率高,节能,升温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另外,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压力罐内容积小于30L,采用专业的锅炉钢制作而成,压力罐上安装安全阀和水位传感器,进一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按照燃料分类的,可分为电蒸汽发生器、燃油蒸汽发生器、燃气蒸汽发生器等,其中,燃油蒸汽发生器、燃气蒸汽发生器是在各种工业企业中提供生产和供暖所需的蒸汽的必不可少的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另外,电蒸汽发生器随着保卫蓝天的运动开着,也得到大范围推广,电蒸汽发生器也称免检型小型电蒸汽锅炉、微型电蒸汽锅炉等,是一种自动补水、加热,同时连续地产生低压蒸汽的微型锅炉,小水箱、补水泵、控制操作系统成套一体化,无需复杂的安装,只要接通水源和电源即可,可以替代燃煤锅炉,电加热系统采用的电热管大多由1根或多根不锈钢电热管弯曲组合而成,而其表面负荷一般在20瓦/平方厘米左右,其存在的问题是:热效率低,升温慢,这就使其应用范围被局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半导体蒸汽发生器,其热效率高,水温上升速度快,节能环保,其应用范围得到大范围扩展。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导体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控制显示器(2)、储水箱(3)、补水泵(4)、水管(5)、压力罐体(6)、加热管固定法兰(7)、产汽孔(11)、排污管(12)、补水管(13)、半导体加热管(14)、水位传感器(16),所述的壳体(1)的内腔安装固定压力罐体(6),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控制显示器(2),外壁一侧安装储水箱(3),储水箱(3)通过水管(5)和补水泵(4)连通到压力罐体(6)底部的补水管(13);所述压力罐体(6)容积小于30L,压力罐体(6)的前侧设有加热管安装孔,通过加热管固定法兰(7)将半导体加热管(14)安装在加热管安装孔内,在半导体加热管(14)内腔设有多根半导体加热条(17);在压力罐体(6)的后侧设有水位传感器(16),在压力罐体(6)的顶部设有安全阀安装孔(8)和产汽孔(11),在压力罐体(6)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2)。
优选的,上述的半导体加热管(14)为圆筒形结构,外端连接加热管固定法兰(7),内端为敞口结构。
优选的,上述的半导体加热管(14)的外壁分布有多组通孔。
优选的,上述的半导体加热管(14)内腔设有四根半导体加热条(17)。
优选的,半导体加热条(17)采用PTC加热体。
优选的,上述的压力罐体(6)的前端设有一套或一套以上的半导体加热管(14),每个半导体加热管(14)分别通过加热管固定法兰(7)和法兰密封垫(15)连接安装到加热管安装孔。
优选的,上述的压力罐体(6)后侧设有水位传感器(16),并设有水位上限(a)和水位下限(b),且所述半导体加热管(14)位于水位下限(b)下方;所述的水位传感器(16)的信号传递到控制显示器(2)。
优选的,上述的压力罐体(6)的顶部还设有压力表(9)和压力控制阀(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国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国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44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