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备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截流功能的合建式雨水泵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9905.1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8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聪;唐群;唐建国;胡龙;赵国志;郁片红;徐莹;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22 | 分类号: | E03F5/22;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初期 雨水 旱流混接 污水 截流 功能 合建 泵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截流功能的合建式雨水泵房,包括雨水泵房本体,所述雨水泵房本体上设置有水池内垫层和出水箱涵,所述雨水泵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的进水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箱涵和粗格栅,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内底坡处分别设置有横截沟,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的底坡一侧分别设置有流槽;本实用新型将截流设施设置在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之间的合建式雨水泵房,可实现对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进行截流、提升,具备构造集成度高、节约用地、投资较省等诸多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泵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截流功能的合建式雨水泵房。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市雨水泵房主要作是将一定范围内通过雨水管网汇集的降雨提升排放至自然水体。即使在雨水泵站内设置截流泵房一般也采用分建或简单的在雨水泵房外侧拼接建设,用地较浪费,且结构体量较大,投资较高。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截流功能的合建式雨水泵房,包括雨水泵房本体,所述雨水泵房本体上设置有水池内垫层和出水箱涵,所述雨水泵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的进水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箱涵和粗格栅,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内底坡处分别设置有横截沟,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的底坡一侧分别设置有流槽;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泵房本体在位于所述第一集水池和所述第二集水池之间空腔内设置有截流泵房和截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截流泵房内设置有细格栅、截流水泵、出水管和管配件。
进一步地,所述截流管连接两个横截沟,汇合后接入截流泵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设计,将截流设施设置在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之间的合建式雨水泵房,可实现对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进行截流、提升,具备构造集成度高、节约用地、投资较省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集水池、2第二集水池、3进水箱涵、4粗格栅、5横截沟、6截流泵房、7水池内垫层、8流槽、9截流管、10细格栅、11截流水泵、12出水管、13出水箱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具备初期雨水与旱流混接污水截流功能的合建式雨水泵房,包括雨水泵房本体,雨水泵房本体上设置有水池内垫层7和出水箱涵13,雨水泵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集水池1和第二集水池2,第一集水池1和第二集水池2的进水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箱涵3和粗格栅4,第一集水池1和第二集水池2内底坡处分别设置有横截沟5,第一集水池1和第二集水池2的底坡一侧分别设置有流槽8;
雨水泵房本体在位于第一集水池1和第二集水池2之间空腔内设置有截流泵房6和截留管9;
截流泵房6内设置有细格栅10、截流水泵11、出水管12和管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99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地下式垂直螺旋格栅井
- 下一篇:铲筒一体式拾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