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斑原鮡鱼苗转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8819.9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14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颖;李宝海;周建设;尹邱畯;王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2 | 分类号: | A01K6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850000 西***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斑 鱼苗 转运 装置 | ||
一种黑斑原鮡鱼苗转运装置,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左侧篮体的右端及右侧篮体的左端均为敞口端,左侧篮体的两侧壁的中上部沿长度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一,右侧篮体的两侧壁的中上部沿长度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二,左侧篮体的两外侧壁的中上部靠近敞口端一侧固定有两个拉钮一,右侧篮体的两内侧壁的中上部靠近敞口端一侧固定有两个拉钮二;左侧篮体的底部及右侧篮体的底部均设有多个漏水孔,左侧篮体外侧壁与右侧篮体内侧壁滑动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篮体,两个拉钮一滑动设置在两个滑槽二内,两个拉钮二滑动设置在两个滑槽一内,左侧篮体的左上端设置有左把手,右侧篮体的右上端设置有右把手。本实用新型用于黑斑原鮡鱼苗转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斑原鮡鱼苗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黑斑原鮡是仅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特有鱼类,具有副肝等适应高原水域特点的独特的生物学进化机制。黑斑原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深受藏区人民喜爱和推崇。目前,在拉萨市场的售价已高达1700-2600元/千克。近些年,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栖息地改变等影响,黑斑原鮡的种群资源量持续降低,已形成不了捕捞量,并于2015年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的56种极危(CR)鱼类名录。因此,开展黑斑原鮡的人工增养殖与利用保护研究,对恢复其自然资源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黑斑原鮡皮肤裸露、无鳞,结构简单,且培育水温低于12℃,人工苗种培育过程中苗种倒运等人工操作极易刮伤其体表皮肤,导致水霉病而引起苗种大量死亡,是黑斑原鮡人工苗种培育过程中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因此,苗种培育生产中,急需一种不易刮伤其皮肤,倒运效率高的苗种转运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刮伤皮肤,转运效率高的黑斑原鮡苗种转运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黑斑原鮡鱼苗转运装置,包括左侧篮体、右侧篮体、左把手、右把手、两个拉钮一及两个拉钮二;所述左侧篮体的右端及右侧篮体的左端均为敞口端,左侧篮体的两侧壁的中上部沿长度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一,右侧篮体的两侧壁的中上部沿长度方向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二,左侧篮体的两外侧壁的中上部靠近敞口端一侧分别设置有插孔一,所述两个拉钮一过盈配合插设在两个插孔一内,右侧篮体的两内侧壁的中上部靠近敞口端一侧分别设置有插孔二,所述两个拉钮二过盈配合插设在两个插孔二内;左侧篮体的底部及右侧篮体的底部均设有多个漏水孔,左侧篮体的外侧壁与右侧篮体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篮体,所述两个拉钮一滑动设置在两个滑槽二内,所述两个拉钮二滑动设置在两个滑槽一内,左侧篮体的左上端设置有左把手,右侧篮体的右上端设置有右把手。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集中转运,篮体长度可伸缩,能与不同规格的养殖水槽配合使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刮伤鱼体皮肤,转运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黑斑原鮡鱼苗转运装置装配的轴测图,篮体处于最小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黑斑原鮡鱼苗转运装置装配的周测图,篮体处于最大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篮体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篮体的周测图。
上述图中涉及到的部件名称及标号如下:
左侧篮体1、右侧篮体2、拉钮一3、拉钮二4、滑槽一5、滑槽二6、漏水孔7、左把手8、右把手9、圆柱杆一10、圆钮一11、圆柱杆二12、圆钮二13、外沿1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未经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88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压防渗透土工膜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机启动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