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验科防污染试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6516.3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2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保英;李作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保英 |
主分类号: | B01L3/14 | 分类号: | B01L3/14;B01L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验 污染 试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验科防污染试管,包括上盖板、密封塞、外管体、底孔、橡胶垫、限位槽、内管体、安装槽、第一转槽、第二转槽、支撑板、侧槽、耐热硅胶垫圈、限位板、视窗口、第二转轴、弹簧、定位槽、第一转轴和定位凸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外管体与内管体的组合式结构,通过内管体表面上的限位板可将其固定在外管体内部,从而将内管体的底端卡合在耐热硅胶垫圈的内部,通过外管体与橡胶垫可对内管体起到防护作用;通过转动支撑板可使得定位凸起与定位槽发生错位,此时支撑板会在安装槽内部滑动,使得弹簧被压缩,直至将支撑板转动至底端,此时在弹簧的反作用下可将定位凸起重新卡合在定位槽,从而将支撑板进行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污染试管,具体是一种检验科防污染试管,属于检验科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检验科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包括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血液学、体液学以及输血学等分支学科;检验科中会使用到试管,试管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用作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加热之前应该预热,不然试管容易爆裂)使用;试管分普通试管、具支试管、离心试管等多种,普通试管的规格以外径(mm)×长度(mm)表示,如15×150、18×180、20×200等。
在现有技术中,试管在检验科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试管结构一般较为简单,在使用时容易经过碰撞或摔倒而损坏,降低了试管的使用寿命,且目前的试管在使用时需要通过试管架将其垂直放置,不便于直接临时放置,使用时较为麻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检验科防污染试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检验科防污染试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检验科防污染试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上盖板、密封塞、外管体、内管体、连接结构、支撑板和耐热硅胶垫圈;
所述内管体套接于所述外管体内部,所述内管体的内侧壁上固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内侧侧面上开有限位槽,所述内管体的外侧侧面固接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卡合在所述限位槽内部;所述内管体的底端内侧壁上固接有所述耐热硅胶垫圈,且所述内管体的底端卡合在所述耐热硅胶垫圈内部;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安装槽、侧槽、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转槽与第二转槽,所述侧槽开设在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侧面,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两侧侧面分别固接有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分别卡合在所述第一转槽与所述第二转槽内部;所述侧槽的内部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二转轴表面;所述支撑板顶端的一侧侧面固接有定位凸起,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开有定位槽,且所述定位凸起卡合在所述定位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上盖板底端固接有所述密封塞,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外管体顶端螺纹连接,且所述密封塞底端卡合在所述内管体顶端内部。
优选的,所述橡胶垫呈环形分布在所述外管体内部,所述外管体的底端开有底孔,且所述外管体的侧面开有视窗口。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数目为三个,且三个所述支撑板呈环形分布在所述外管体外侧。
优选的,所述耐热硅胶垫圈为环形结构,且其尺寸与所述内管体的尺寸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端与所述外管体转动连接,且所述定位凸起呈环形分布在所述支撑板顶端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外管体与内管体的组合式结构,通过内管体表面上的限位板可将其固定在外管体内部,从而将内管体的底端卡合在耐热硅胶垫圈的内部,通过外管体与橡胶垫可对内管体起到防护作用,提高了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保英,未经杨保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65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