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液透析专用采血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6490.2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92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婧;何文昌;丁晓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A61M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透析 专用 采血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液透析专用采血针,包括静脉穿刺机构和静脉采血机构,静脉穿刺机构包括透明软管,透明软管一端连接有静脉穿刺针,静脉穿刺针上罩设有静脉穿刺针保护套,连接静脉穿刺针对应的透明软管表面连接有针柄,透明软管上穿接有止流夹,透明软管另一端连接有透明硬管,静脉采血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相互连通的采血针连接座和采血针针座,采血针连接座的中空内壁连接有径向圆块,径向圆块上设有向采血针连接座外端延伸并与采血针连接座内壁保留预定间隙的中空插柱,中空插柱紧密插接在透明硬管内,采血针针座外端连接有瓶塞穿刺针,瓶塞穿刺针上套设有与采血针针座外端连接的止血护套。本申请能够避免采集血液被污染且实现定量采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透析专用采血针。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目前在血液透析前后需从患者静脉内采血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送检血标本,具体为在通过一次性使用静脉穿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采血后,需先将远离穿刺针针管一端的螺旋小帽旋开,然后再将软管内采集的血液倒入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内。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在将螺旋小帽旋开后软管端头内的血液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会造成血液被污染,同时在将血液倒入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前,需将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的管帽拧开,而拧开后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内的负压真空基本全部被释放,真空采血管管帽容易掉落,因而无法实现患者定量采血,造成血液被污染和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在通过一次性使用静脉穿刺针对透析患者采血后倒入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采集血液被污染和无法实现患者定量采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血液透析专用采血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血液透析专用采血针,包括静脉穿刺机构和静脉采血机构,所述静脉穿刺机构包括透明软管,所述透明软管的一端连接有静脉穿刺针,所述静脉穿刺针上罩设有与透明软管一端套接的静脉穿刺针保护套,连接所述静脉穿刺针对应的透明软管表面连接有针柄,所述透明软管上穿接有止流夹,所述透明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透明硬管;所述静脉采血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相互连通的采血针连接座和采血针针座,所述采血针连接座的中空内壁连接有径向圆块,所述径向圆块上设有向采血针连接座外端延伸并与采血针连接座内壁保留预定间隙的中空插柱,所述透明硬管的外端与采血针连接座的外端连接,所述中空插柱紧密插接在透明硬管内且透明硬管外端紧密配合于中空插柱与采血针连接座内壁之间的预定间隙内,所述采血针针座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瓶塞穿刺针,所述瓶塞穿刺针上套设有与采血针针座外端固定连接的止血护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专用采血针使用时,先取下静脉穿刺针保护套,接着将静脉穿刺针插入患者静脉,然后将套有止血护套的瓶塞穿刺针一起插入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内,具体在插入瓶塞穿刺针的过程中,瓶塞穿刺针在外力的作用下将会把抵触在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塑料管帽上的止血护套戳破,而后瓶塞穿刺针穿过塑料管帽进入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内,由此不会使得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内的负压被释放,之后松开透明软管上的止流夹,静脉穿刺针采集的血液在真空采血管内负压的吸入作用下,将顺序流过透明软管、透明硬管、采血针连接座的中空插柱、采血针针座和瓶塞穿刺针进入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内,因而有效避免了血液暴露在空气中所造成的血液污染,同时可根据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内预置的未被释放的负压量实现定量采血,因而采血数值较准确。
进一步,所述透明硬管表面连接有管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64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缺胶的改进型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