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桡动脉止血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3762.3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6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珊;梁骊敏;张中林;王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吴嘉滨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桡动脉 止血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桡动脉止血带,包括第一带体、分别设置在第一带体两端的刺毛面和粘扣、设置在第一带体中部的卡环、固定在卡环内的压块、与卡环和压块可拆卸连接的限位圈、固定在限位圈上的第二带体、设置在第二带体中部的止血层、覆盖在第二带体和止血层上的离型纸;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不但可以实现有效压迫止血,免去了患者自行按压操作的步骤,而且能够循环使用,在便于操作和使用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桡动脉止血带,应用在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患者在进行抽血检查或桡动脉拔管之后需使用止血带进行压迫止血,现有通常使用普通纱布覆盖,让患者在桡动脉针管处自行按压止血,这样的操作需要患者持续按压几分钟,操作起来非常的不方便,而且有些患者很容易按压不到位导致出血,这就为抽血检查和桡动脉拔管之后的止血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基于此,我们亟需一种便于操作和使用的桡动脉止血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桡动脉止血带,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桡动脉压迫止血,而且无需患者自行手动按压,不影响患者抽血完毕或桡动脉拔管后的自由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桡动脉止血带,包括第一带体、分别设置在第一带体两端的刺毛面和粘扣、设置在第一带体中部的卡环、固定在卡环内的压块、与卡环和压块可拆卸连接的限位圈、固定在限位圈上的第二带体、设置在第二带体中部的止血层、覆盖在第二带体和止血层上的离型纸。
所述第一带体为长条型结构,第一带体一端的顶部面上固定有刺毛面,第一带体另一端的底部面上固定有粘扣,粘扣与刺毛面相适配且粘扣的长度大于刺毛面的长度。
所述第一带体底部面的中部设有卡环,卡环为圆环型结构,卡环与第一带体为不可拆卸连接,卡环的内壁面与压块的外壁面固定连接。
所述压块的顶部面与第一带体的底部面固定连接,压块的底部面为向下凸起的弧型结构,压块由沙袋或水囊制成。
所述卡环的外壁面可拆卸地设有限位圈,限位圈为圆环型结构,限位圈的底部面与第二带体顶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卡环和限位圈均由铁磁材料制作而成,卡环的外壁面与限位圈的内壁面相互吸引。
所述卡环外壁面的两侧均设有卡块和与卡块相适配的凹槽,限位圈内壁的两侧均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卡块由弹性硬质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第二带体为长条型结构,第二带体的长度小于第一带体的长度,第二带体底部面的中心设有止血层,止血层与限位圈的位置相对应,止血层为纱布或止血敷料,止血层的两侧均为粘帖层。
所述第二带体的底部面上覆盖有离型纸,离型纸的两端均设有凸部,便于将离型纸从第二带体上揭取。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卡环和压块均与限位圈呈可拆卸连接,使得第一带体、卡环和压块能够重复使用,在达到使用效果的同时节约了资源成本。
2、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环与限位圈连接,使得压块压在止血层的上方,有效实现了压迫止血的作用,无需人工按压。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带体的两端通过粘扣和刺毛面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患者手腕的长度调节粘扣和刺毛面的粘贴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卡环与限位圈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37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拍痰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医疗的利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