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管分流架及血管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30927.1 | 申请日: | 2020-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6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胜;尚里曼;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A61F2/07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光金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分流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管分流架,其包括主体管及轴向插设于所述主体管的内腔的至少一分支管,所述主体管包括管状的主体覆膜,至少一所述分支管包括管状的分支覆膜,所述分支覆膜容置于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腔,所述主体覆膜的远端与所述分支覆膜的远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膜,以将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腔分隔出一个主腔口及至少一个子腔口,所述分支覆膜的近端设有近端子腔口,至少在所述分支覆膜于所述近端子腔口的周围与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防漏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有所述血管分流架的血管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植入血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血管分流架及设置有所述血管分流架的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状,瘤状破裂为其主要危险。常发生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部降主动脉、胸腹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主动脉瘤按结构可分为真性主动脉瘤和假性主动脉瘤。主动脉瘤引起血管内侧压增高,故呈进行性膨大,若长期发展,最后终归破裂,瘤体越大,破裂的可能性越大。据统计,若不作手术治疗,90%胸主动脉瘤在5年内死亡,75%腹主动脉瘤在5年内死亡。
主动脉夹层也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是指胸主动脉中膜破坏,血管壁内出血,血液进入血管壁中膜和外膜之间。由于血流的冲击作用,当主动脉夹层一旦形成,可使撕裂沿血流方向延伸,夹层和假腔扩大,并对真腔进行压迫。因此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包括:(1)濒临血管完全破裂的威胁,一旦血管完全破裂,死亡率极高;(2)夹层逐渐扩大,并对真腔进行压迫,使血管远端供血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动脉夹层继发于胸主动脉瘤,或与主动脉瘤同时存在。英国牛津血管病研究显示,主动脉夹层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每年6/10万,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我国主动脉夹层发病率远高于欧美国家,且发病年龄较为年轻化。
主动脉疾病均有可能涉及到分支动脉,一旦涉及到分支动脉想通过介入方法解决就会举步维艰。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动脉腔内治疗术,即采用微创方法,借助血管腔道向病变动脉内置入移植物既动脉血管支架来治疗动脉疾病改善供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所说的血管腔内的动脉血管支架是由管形刚性丝支架和固定于所述管形刚性丝支架外侧的聚合物薄膜组成,管形刚性丝支架由具有弹性的刚性丝经Z形折叠后围成环形,再将多个环形与聚合物薄膜缝合或粘合在一起组成覆膜支架,使用时将覆膜支架轴向压缩后装载于输送器中,由输送器通过较小的股动脉、髂动脉、肱动脉送到病变动脉处再将其释放,由于金属丝支架的弹力作用自动恢复成直管状并紧贴于主动脉内壁,将动脉病变部位与血流隔离,从而达到了治疗目的。
现有技术中,涉及动脉分支治疗常用的支架包括烟囱支架、一体式多分支支架,开窗型支架,这些支架受限于支架的结构,往往容易出现内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内漏的血管分流架,以及设置有所述血管分流架的血管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管分流架,其包括主体管及轴向插设于所述主体管的内腔的至少一分支管,所述主体管包括管状的主体覆膜,至少一所述分支管包括管状的分支覆膜,所述分支覆膜容置于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腔,所述主体覆膜的远端与所述分支覆膜的远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膜,以将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腔分隔出一个主腔口及至少一个子腔口,所述分支覆膜的近端设有近端子腔口,至少在所述分支覆膜于所述近端子腔口的周围与所述主体覆膜的内表面之间设有防漏件。
优选地,所述防漏件是连接于所述近端子腔口的周围的防漏片,所述防漏片用于密封所述主体覆膜与所述分支覆膜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分支覆膜的近端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片防漏覆膜,每一防漏覆膜连接于所述分支覆膜与所述主体覆膜之间。
优选地,每一防漏覆膜为三边形的防漏覆膜片,所述防漏覆膜片的第一边缘密封连接于所述分支覆膜,所述防漏覆膜片的第二边缘密封连接于所述主体覆膜,所述防漏覆膜片的第三边缘连接于所述分支覆膜与所述主体覆膜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0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护理科便捷取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齿轮加工用具有复位功能的插齿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