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涤纶生产用干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30919.7 | 申请日: | 202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1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宁和布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13/14 | 分类号: | F26B13/14;F26B21/00;F26B25/00;F26B25/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涤纶 生产 干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涤纶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底座、干燥仓、支撑架、万向轮、进线口、调节转轴、涤纶线带、出线口、收卷转轴、气泵、加热块、干燥架、支撑杆、定位盖、水分检测仪、显示控制器和声光报警器,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干燥仓,且底座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干燥仓的右表面开设有进线口,且干燥仓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转轴,所述调节转轴的内部设置有涤纶线带,所述干燥仓的左表面开设有出线口。该涤纶生产用干燥装置通过设置的万向轮能够灵活改变装置放置位置,避免使用时底座位置调节不便而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通过设置的多组调节转轴可以增加涤纶线带干燥范围,避免使用时涤纶线带干燥不均匀而影响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涤纶生产用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于1941年发明,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
市场上的干燥装置时无法进行移动,使得装置的实用性降低,并且干燥效果差,无法增加涤纶干燥的面积,为涤纶后续加工带来不便,而且无法对加工结束后的涤纶进行水分检测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涤纶生产用干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涤纶生产用干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涤纶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底座、干燥仓、支撑架、万向轮、进线口、调节转轴、涤纶线带、出线口、收卷转轴、气泵、加热块、干燥架、支撑杆、定位盖、水分检测仪、显示控制器和声光报警器,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干燥仓,且底座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干燥仓的右表面开设有进线口,且干燥仓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转轴,所述调节转轴的内部设置有涤纶线带,所述干燥仓的左表面开设有出线口,且出线口的左侧设置有收卷转轴,所述干燥仓的内部下端固定有气泵,且气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加热块,所述收卷转轴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干燥仓左侧内壁设置有水分检测仪,且干燥仓的左侧外表面上侧固定有显示控制器。
所述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且万向轮关于底座的竖直中心线对称。
所述调节转轴贯穿于干燥仓的内部,且调节转轴与涤纶线带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缠绕连接。
所述干燥仓的内壁设置有干燥架,且干燥架关于干燥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并且干燥架与气泵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所述收卷转轴与支撑杆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定位盖,并且定位盖与收卷转轴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所述显示控制器的前侧设置有声光报警器,且显示控制器与声光报警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涤纶生产用干燥装置通过设置的万向轮能够灵活改变装置放置位置,避免使用时底座位置调节不便而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通过设置的多组调节转轴可以增加涤纶线带干燥范围,避免使用时涤纶线带干燥不均匀而影响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干燥架能够对涤纶线带进行干燥,从而可以方便涤纶线带的后续使用,并且干燥架设置有多组能够加快对涤纶线带干燥,通过设置的支撑杆与定位盖相互配合,能方便对收卷转轴进行限位,避免使用时收卷转轴出现偏移及晃动,通过设置的水分检测仪能够对干燥结束后的涤纶线带进行检测,并且设置的声光报警器能够报警提醒,以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卷转轴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宁和布业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宁和布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09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