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脑神经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0485.0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9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胥红来;寇宇畅;洪宇祥;黄肖山;刘涛;窦莲莲;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375;A61N1/378;A61N1/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环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9 | 代理人: | 邵毓琴;赵勇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常武中路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脑神经 调节器 | ||
本公开涉及电子医疗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脑神经调节器,其包括植入体和体外机。植入体包括植入体主体和至少一个电极组。电极组通过电极线与植入体主体电连接。植入体主体包括能量接收器和植入体主机。体外机包括体外机主机和能量发射器。能量发射器通过连接导线与体外机主机电连接。能量接收器适于与能量发射器无线耦合以从体外机获取对植入体主机供电的电能,并且植入体主机适于与体外机主机无线通信连接。使用时,本公开的植入体主体部分植入用户耳后部皮层下,电极在皮下穿引至病变部位,电极线较短,减小了干扰信号的接收。电极为皮层电极,电极放在硬膜和骨之间,不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通过磁耦合进行供电,不影响信号传输和信号采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医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脑神经调节器。
背景技术
植入式脑神经调节器用于脑神经信号采集及治疗,广泛应用在帕金森、肌张力障碍、原发性震颤、癫痫等慢性疾病的治疗。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植入式脑神经调节器通常包括植入体1和电极2。植入体1通常放置在胸壁皮下,电极2植入脑部。植入体1通过皮下导线3连接电极2,通过电极2在目标核团4采集生理电信号以及输出刺激电信号。
然而,现有胸壁/腹壁植入的脑神经调节设备存在如下问题:
1.植入体或连接导线导致的皮肤破溃感染:尤其老年或皮肤较薄弹性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而且一旦发生感染,清创、重新深处包埋、抗生素应用通常无效,只能取出植入物。
2.电极线容易折断:大部分折断发生在耳后,尤其是颅内电极与延长线接口处。
3.连接导线引入干扰信号:对于反馈式植入脑神经调制设备,需要采集脑神经信号,过长的导线将引入更多的干扰信号。
4.寿命短:使用内置电池,寿命短,不支持大数据量和长时间的的数据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脑神经调节器,其适于直接植入大脑皮层,并通过无线供电,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部分或全部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脑神经调节器可以包括植入体、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该植入体通信的体外机;
所述植入体包括适于植入用户耳后部皮层的植入体主体和至少一个适于植入该用户任意目标部位的大脑皮层的电极组,所述电极组通过电极线与所述植入体主体电连接,所述植入体主体包括能量接收器和植入体主机;
所述体外机包括体外机主机和能量发射器,所述能量发射器通过连接导线与所述体外机主机电连接;
其中,所述能量接收器适于与所述能量发射器无线耦合以从所述体外机获取对所述植入体主机供电的电能。
其中,所述电极组可以包括用于输出刺激信号的刺激电极和用于采集生理电信号的采集电极,本实用新型对电极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根据需求任意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体主机包括以下电路模块:
植入体接收供电单元,与所述能量接收器电连接以将所述能量接收器从所述能量发射器接收的能量转换为适合于所述植入体主机的供电电压;
刺激单元,与所述刺激电极电连接,用于产生所述刺激信号;
采集单元,与所述采集电极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生理电信号;
对体外机通讯单元,适于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所述体外机发送的控制指令或向所述体外机发送数据;
植入体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植入体接收供电单元、刺激单元、采集单元、以及对体外机通讯单元各自的操作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体外机主机可以包括:
体外机供电单元,用于对所述体外机进行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0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校车安全门双层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烟气净化冷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