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烟气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27813.1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1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丁朋果;汪永威;孙勇;王强;符思聪;吕小林;于威振;任冰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张爱军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自贸试验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烟气 采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烟气采样装置,该装置加热腔四周的内壁上设有金属层,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能够带动摩擦棒、金属摩擦盘和金属层相对运动并摩擦产生热量,摩擦产生的热量,热量的散发以及箱体上的保温材料能够保证烟气不会遇冷液化,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损失,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装置的转轴上还设有风叶,风叶转动能够向外抽气将管道内的烟气吸入到采样箱内,避免了烟气湿度较大或者流速较慢时无法向上被引入到采样箱的问题,保证了有足够的烟气引入量。本装置的下部设有排气管,该排气管能够将采样箱内的部分气体向外出,避免采样箱内原有的气体改变抽取的烟气中有害物质的成分比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采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硫烟气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燃煤火力发电厂在运行过程中,锅炉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了达到环保排放的目的,在锅炉与烟囱之间分别设置了电除尘器,用于过滤去除锅炉烟气中的烟尘,减少粉尘的排放量;烟囱上又设置了脱硫吸收塔,用于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降低空气污染。采用烟气湿法脱硫吸收塔是目前燃煤火力发电厂普遍采用的脱硫方法,具体是将除尘后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被石灰浆液吸收,吸收SO2后的浆液在塔体下部浆池内逐步氧化反应生成石膏作为商品外销,这种处理方法脱硫效果好且成本较低。
上述烟气经过除尘和脱硫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被允许排放至空气中,因此需要对处理后的烟气进行采样和检测看是否达到排放的标准,采样时,当烟气被采样装置抽出烟道外以后,受外部低温空气的影响,烟气遇冷会在采样管路上生成液态的水,由于二氧化硫气体易溶于水,便会造成排出的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损失,从而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无法准确的监测烟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脱硫烟气采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硫烟气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箱、采样箱上端设置的伸入到采样箱内的进气管、采样箱下端设置的伸入到采样箱内的出气管,其特征在于:采样箱的内腔为圆形加热腔,加热腔的侧壁及顶壁上均覆盖有金属层,采样箱一侧的下部设有排气管与加热腔连通,该排气管上设有阀门;
所述的加热腔内设有摩擦升温组件,该组件包括固定在加热腔底面中间的电机、转轴、金属摩擦盘、扇叶,转轴通过联轴器竖向与电机的驱动轴同轴连接,金属摩擦圆盘同轴固定连接在转轴的上端面,且金属摩擦圆盘的上表面与上方的金属层接触,扇叶通过其中心的套筒套装在转轴的中部,转轴的中部还套装有摩擦棒组件,该组件包括套筒和均布在套筒外侧面上的多根摩擦棒,摩擦棒的外端面均和四周的金属层接触。
优选的,所述的进气管和排气管上均设有截止阀。
优选的,所述的扇叶和摩擦棒组件均设为多个,扇叶和摩擦棒组件间隔的均布在转轴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采样箱的箱体壁内填充有保温材料,进气管、出气管和排气管的内侧壁上均覆盖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外侧设有固定连接在加热腔底面上的防护罩。
优选的,所述加热腔的上端设有过滤板,过滤板的中心设有通孔和转轴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加热腔四周的内壁上设有金属层,电机驱动转轴转动
能够带动摩擦棒、金属摩擦盘和金属层相对运动并摩擦产生热量,摩擦产生的热量,热量的散发以及箱体上的保温材料能够保证烟气不会遇冷液化,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损失,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转轴上还设有风叶,风叶转动能够向外抽气将管道内的烟气吸入到采样箱内,避免了烟气湿度较大或者流速较慢时无法向上被引入到采样箱的问题,保证了有足够的烟气引入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78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