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壳淬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25303.0 | 申请日: | 2020-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4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汪庆华;华福元;孙风平;曹敬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宏达热处理锻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63 | 分类号: | C21D1/63;C21D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淬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壳淬火装置,包括薄壳淬火工装,所述薄壳淬火工装内部上方连接淬火零件,所述薄壳淬火工装下方连接密封垫,所述淬火零件下方连接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下方连接淬火介质软管,所述薄壳淬火工装通过紧固件连接淬火工装支架,所述薄壳淬火工装置于淬火介质槽内。该实用新型,能够对感应或常规加热的轴状非对称铸件进行淬火处理,使用时只需要调节好压力以及流量然后将淬火介质通过软管注入工装内,再将加热完成的零件转移至工装中即可完成淬火冷却,且不会产生淬火开裂、或者出现凹部淬火深度过浅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表面薄壳(薄层)淬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壳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淬火工艺在零件铸造中使用广泛,用于提高铸件的硬度和耐磨性,或者用以获得某种特殊性能,但一些形状复杂的铸件在淬火时容易开裂,或者在凹部淬火深度过浅,与表面淬火深度不一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铸件的质量,降低生产效率。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结构以解决现有淬火装置中易出现淬火开裂、或者凹部淬火深度过浅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壳淬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壳淬火装置,包括薄壳淬火工装,所述薄壳淬火工装内部上方连接淬火零件,所述薄壳淬火工装下方连接密封垫,所述淬火零件下方连接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下方连接淬火介质软管,所述薄壳淬火工装通过紧固件连接淬火工装支架,所述薄壳淬火工装置于淬火介质槽内。
优选的,所述淬火零件为轴状,横截面为非对称凹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紧固件有四个,位于密封垫的四个角。
优选的,所述薄壳淬火工装顶部内壁设有小角度倾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实用新型,能够对感应或常规加热的轴状非对称铸件进行淬火处理,使用时只需要调节好压力以及流量然后将淬火介质通过软管注入工装内,再将加热完成的零件转移至工装中即可完成淬火冷却,且不会产生淬火开裂、或者出现凹部淬火深度过浅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淬火装置主体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淬火装置主体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淬火装置淬火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淬火零件;2、薄壳淬火工装;3、阻尼弹簧;4、密封垫;5、淬火工装支架;6、淬火介质软管;7、紧固件;8、淬火介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薄壳淬火装置,包括薄壳淬火工装2,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内部上方连接淬火零件1,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下方连接密封垫4,所述淬火零件1下方连接阻尼弹簧3,所述阻尼弹簧3下方连接淬火介质软管6,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通过紧固件7连接淬火工装支架5,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置于淬火介质槽8内。
具体的,所述淬火零件1为轴状,横截面为非对称凹形结构,存在拐角厚度不均匀。
具体的,所述紧固件7有四个,位于密封垫4的四个角,将薄壳淬火工装2与淬火工装支架5连接固定。
具体的,所述薄壳淬火工装2顶部内壁设有小角度倾角,不需要进行准确地对准,便于淬火零件1放入薄壳淬火工装2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宏达热处理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宏达热处理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53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