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19742.0 | 申请日: | 2020-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9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B01F7/00;B01F7/18;B01F15/02;B01F15/00;A61H3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碳酸 生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壳体下端靠近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壳体内部水平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分成上部的混合区和下部的缓冲区;本设计利用隔板将设备本体分成缓冲区和混合区,缓冲区起到格挡作用,降低流速,有利于气体与水的融合,混合区内设置的螺旋导流片使水呈螺旋状缓慢上升,与固定筒排出的气体充分融合,气孔设置在螺旋流道的中部且与流道一致呈螺旋设计,增大水与气体的接触面,提高了高浓度碳酸泉的生成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酸泉生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碳酸泉的主要成分为游离二氧化碳,1升水中含有0.25克(250ppm)以上二氧化碳气体的温泉称为碳酸温泉,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达到1000ppm以上的碳酸温泉具有疗养作用。碳酸气对皮肤知觉神经给予最特殊的刺激,因为碳酸气可以小泡布满于人体皮肤表面,并形成一层碳酸气气体膜,故浴后立即有温暖、愉快、轻松感觉,气泡膜能刺激皮肤末梢感受器,后又经皮肤进人体内,刺激血管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而致皮肤潮红,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高浓度的碳酸泉制备主要是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融入到水中,这个过程并不简单,需要考虑到二氧化碳与水的充分融合,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制备高浓度碳酸泉的生产装置,其中一部分是通过结构设计将水分流,扩大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来实现融合效果,这种对水流速度控制和水的分流设计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来更好的提高二氧化碳和水的融合,提高高浓度碳酸泉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结构单一而导致的气水融合效率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壳体下端靠近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壳体内部水平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分成上部的混合区和下部的缓冲区,所述进水管与缓冲区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混合区连通,所述隔板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将缓冲区和混合区连通,所述隔板上端混合区内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螺旋导流片,所述固定筒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气孔,所述固定筒内部设置有移动筒,所述移动筒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孔,所述移动筒上端与固定筒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进气管贯穿缓冲区和隔板与固定筒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筒设置在壳体内部中心轴线位置处,且固定筒与隔板之间固定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导流片呈一体式螺旋上升设置,且螺旋导流片至少螺旋一周,所述螺旋导流片分别与固定筒和壳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孔在固定筒表面呈螺旋上升状态排布设置,其螺旋角度与螺旋导流片螺旋角度一致,且第一出气孔距离上下垂直方向的相邻两个螺旋导流片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筒嵌入设置在固定筒内部,且移动筒轴向的高度小于固定筒轴向高度,所述移动筒表面的第二出气孔排列方式与第一出气孔一致,且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利用隔板将设备本体分成缓冲区和混合区两部分,缓冲区起到格挡和参透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进水流速,有利于提高气体与水的融合,同时,在混合区内设置有螺旋导流片,使水在装置内部呈螺旋状缓慢上升,装置的内部中心设置有固定筒,气体从进气管通入固定筒中,固定筒内气压增高,将固定筒内部的移动筒向上顶起,位移使固定筒和移动筒上的气孔连通,使气体排入螺旋上升的水中,气孔设置在螺旋流道的中部且与流到一致呈螺栓设置,增大了水与气体的接触面,进一步提高了二氧化碳与水的融合,提高了高浓度碳酸泉的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蓝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97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自动接唱功能的无线麦克风
- 下一篇:一种纺织面料加工用纺织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