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粘固定式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9516.2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12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辉;王汉兵;尹方;陈俭强;孙恺;王苗苗;黄芸;尹媛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泳祥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输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粘固定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头、流通管道和输液针头,药液从穿刺针头依次流经流通管道和输液针头输入至病患体内,穿刺针头一端的流通管道上套设有套圈,套圈盘卷或缠绕有自粘带。在使用该输液器时,医护人员直接拉动自粘带远离套圈的一端拉出自粘带,随后医护人员使用自粘带对输液瓶或者输液袋的颈部进行缠绕,此时自粘带上的第一粘面与输液瓶或输液袋的颈部粘接,当缠绕到一定程度时,将自粘带远离流通管道的一端粘接于流通管道上。完成上述操作即可对输液器进行固定。本输液器能大大减少输液器脱落的几率,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了产生医疗纠纷的潜在因素。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粘固定式输液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次性输液器与输液袋相连的钢针的外周面较为光滑,由于各种厂家的输液袋接口的橡胶松紧程度不同的原因,在临床的操作中,普通输液器针头插入液体瓶内后,如果遇到病人烦躁,或者是在搬运病人过程中输液器被外力所拉扯,这时候输液器可能会与输液袋发生分离,从而造成输液器掉落,若输液器进行掉落,输液器便被污染,医护人员需要对输液器进行更换。输液器的更换一方面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重要的是耽误了病人的正常治疗。甚至会由于输液器的掉落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如与病人及病人的随同人员发生纠纷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粘固定式输液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自粘固定式输液器,包括穿刺针头、流通管道和输液针头,所述穿刺针头、流通管道和输液针头依次相连,所述流通管道与穿刺针头连接的一端套设有套圈,所述套圈盘卷或缠绕有自粘带。
通过上述方案,在使用该输液器时,医护人员直接拉动自粘带远离套圈的一端拉出自粘带,随后医护人员使用自粘带对输液瓶或者输液袋的颈部进行缠绕,此时自粘带上的第一粘面与输液瓶或输液袋的颈部粘接,当缠绕到一定程度时,将自粘带远离流通管道的一端粘接于流通管道上。完成上述操作即可对输液器进行固定。本输液器能大大减少输液器脱落的几率,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了产生医疗纠纷的潜在因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粘带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粘接外设的输液袋或者外设的输液瓶颈部的第一粘面,所述自粘带远离流通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粘接固定自粘带一端的第二粘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通管道靠近穿刺针头的一端向外突出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环沿流通管道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套圈设置于两个限位环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粘带远离套圈的一端连接有红色的起始标识。
本实用新型用于输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穿刺针头;200、流通管道;210、流量调节器;220、滴斗;230、限位环;300、输液针头;400、自粘带;410、套圈;420、第一粘面;430、第二粘面;440、起始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未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95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