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留置针手腕绑带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16487.4 | 申请日: | 2020-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66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52 | 分类号: | A61M5/52;A61M5/1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留置 手腕 绑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留置针手腕绑带,包括手掌部,手掌部底部设置有手腕部,手掌部顶部设置有手指部,手指部顶端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四指伸出口以及大拇指伸出口,手指部左侧连接有第一指部绑带,手腕部左侧连接有第一腕部绑带,第一指部绑带前端与第一腕部绑带前端均连接有导管固定机构,两个导管固定机构前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指部绑带以及第二腕部绑带,手掌部背部表面开设有开口,开口左侧连接有翻盖,翻盖中部设置有与开口相匹配的透明塑胶窗口,该留置针手腕绑带,有效的防止手指部以及手腕部产生翻卷造成留置针手腕绑带本体脱落,方便护理人员进行判断是否仍为有效针头或者刺针处是否有水肿等异常情况并能及时处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留置针手腕绑带。
背景技术
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面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患儿的舒适成为护士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留置针成功使用的标志和推广的前提。一般需输液的患儿,会在手背静脉处置入留置针。当患者进行输液时,为防止针头脱落和病菌感染,会在手背静脉刺针后再于手背处缠绕一两圈耐乐固。但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例行巡检或再次输液时,因耐乐固是棕色,不是透明的,所以不能直接判断是否仍为有效针头或者刺针处是否有水肿等异常情况,而需要解开纱布查看或者输液时根据点滴情况判断。同时,不论是在日常活动中还是睡梦中,手的动作频率均很高,容易造成耐乐固从手背处脱落、翻卷而露出针头,不能起到固定针头和防止感染的目的。如专利号CN201721063112.7一种留置针固定保护绑带,由绑带本体和海绵卡装片构成,绑带本体呈条状体,绑带本体的左侧上表面呈矩阵状设置有连接扣,绑带本体的中间为夹层套袋,夹层套袋内装有海绵卡装片,绑带本体的右侧设置为上下两块弹性绑带,弹性绑带的端头设置有弹性环。
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1、绑带本体呈条状体,绑带本体的右侧设置为上下两块弹性绑带,通过弹性绑带将绑带本体固定在患儿手上,易产生翻卷造成绑带本体脱落,发生病菌感染以及给患儿造成需再次针刺的风险,无法对留置针导管进行固定,易造成留置针导管发生左右移动;
2、绑带本体的右侧设置为上下两块弹性绑带,绑带本体与弹性绑带不具有透明性,不便于护理人员进行判断是否仍为有效针头或者刺针处是否有水肿等异常情况,造成无法进行及时处置,影响护理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置针手腕绑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留置针手腕绑带,包括手掌部,所述手掌部底部设置有手腕部,所述手掌部顶部设置有手指部,所述手指部顶端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四指伸出口以及大拇指伸出口,所述手指部左侧连接有第一指部绑带,所述第一指部绑带尾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指部绑带粘扣,所述手腕部左侧连接有第一腕部绑带,所述第一腕部绑带尾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腕部绑带粘扣,所述第一指部绑带前端与所述第一腕部绑带前端均连接有导管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导管固定机构前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指部绑带以及第二腕部绑带,所述第二指部绑带前端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指部绑带粘扣相匹配的第二指部绑带粘扣,所述第二腕部绑带前端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腕部绑带粘扣相匹配的第二腕部绑带粘扣;
所述手掌部背部表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外沿四边设置有第一粘贴边,所述开口左侧连接有翻盖,所述翻盖内沿四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粘贴边相匹配的第二粘贴边,所述翻盖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开口相匹配的透明塑胶窗口。
优选的,两个所述导管固定机构内部均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指部绑带前端与所述第一腕部绑带前端的第一穿插孔、连接在所述第二指部绑带尾端与所述第二腕部绑带尾端的第二穿插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穿插孔与所述第二穿插孔之间的底座、以及开设在所述底座底部的导管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64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PSU厚板吸塑成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声乐练习音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