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5340.3 | 申请日: | 2020-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74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小平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血液 透析 体外循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装置,包括氧合器、回流室、动脉泵、第一吸引泵、第二吸引泵、心内吸引支路、心外吸引支路、主动脉根部吸引支路、静脉吸引支路、动脉灌注支路;第一吸引泵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旁路;第一旁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心外吸引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旁路;第二旁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静脉吸引支路设置有第三旁路;第三旁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动脉灌注支路设置有第四旁路;第四旁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第一吸引泵的输出管路上第五阀门;心外吸引支路上设置有第六阀门;静脉吸引支路上设置有第七阀门;动脉灌注支路上设置有第八阀门;回流室与所述氧合器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九阀门。当氧合器和回流室出现凝血,能够及时的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循环是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人工方法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功能,因此也称心肺转流,体外循环机也称为人工心肺机。进行体外循环的目的是在实施心内直视手术时,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临床治疗时,往往遇到因病情需要不适合使用抗凝剂或抗凝剂使用不到位导致氧合器或(和)回流室凝血,影响治疗效果和丢失病人宝贵的血液。如凝血严重,体外循环的几百毫升血液甚至不能回输体内。遇到凝血严重时我们不得不丢失全套血液管路及血液透析器,更换全新的血液管路及透析,浪费了治疗时间,这既损害病人的健康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装置,旨在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以及当氧合器或(和)回流室出现凝血情况时,能够及时的对氧合器或(和)回流室进行更换,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医用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装置,所述体外循环装置包括氧合器、回流室、动脉泵、第一吸引泵、第二吸引泵、心内吸引支路、心外吸引支路、主动脉根部吸引支路、静脉吸引支路、动脉灌注支路;所述心内吸引支路的输出端和所述主动脉根部吸引支路的输出端汇聚于所述第一吸引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吸引泵位于所述心外吸引支路上;所述动脉泵位于所述动脉灌注支路上;所述第一吸引泵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吸引泵的输出端均与所述回流室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流室的输出端与所述氧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静脉吸引支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氧合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动脉灌注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氧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吸引泵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旁路;所述第一旁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心外吸引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旁路;所述第二旁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静脉吸引支路设置有第三旁路;所述第三旁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动脉灌注支路设置有第四旁路;所述第四旁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一吸引泵的输出管路上第五阀门;所述心外吸引支路上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静脉吸引支路上设置有第七阀门;所述动脉灌注支路上设置有第八阀门;所述回流室与所述氧合器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九阀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体外循环装置的各个支路与器械之间的连接关系,在进行手术治疗时,有效的维持血液循环,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通过各个旁路以及各个阀门之间的联系,使得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当所述氧合器或(和)所述回流室出现凝血情况时,能够及时的对所述氧合器或(和)所述回流室进行更换,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体外循环装置还包括变温器;所述变温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氧合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变温器与所述氧合器的连接管上安设有温度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所述温度计,能够实时监测所述变温器与所述氧合器的连接管上的温度,便于合理的调节所述变温器的温度。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体外循环装置还包括氧气滤器;所述氧气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氧合器的第四输入端连接;所述氧气滤器的输入端上连接有流量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小平,未经周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53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器械放置架
- 下一篇:新能源园林工具系统集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