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5090.3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2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钟叔明;陈金品;代文广;陈松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04;H01H50/54;H01H50/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触点 高压 直流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壳体、陶瓷罩、线圈架、主静触头和辅助静触头;两个主静触头、两个辅助静触头分别安装在陶瓷罩的顶壁处,两个辅助静触头还分别通过电连接件从陶瓷罩的顶端弯至陶瓷罩、线圈架的侧面外而引到所述壳体的底端;在陶瓷罩的顶壁的上端面还装有呈日字型的绝缘套,绝缘套的日字型的两个口部分别套在两个主静触头的周边,并围成主静触头与陶瓷罩焊接后的点胶槽;两个电连接件的处在陶瓷罩的顶壁的上端面的部分在绝缘套注塑成型时被包覆在其中。本实用新型既能够满足高压与低压之间的绝缘要求,又可以实现静触头与陶瓷罩焊接后先点胶再套外壳,可以控制胶水不会覆在外露的负载引出端上,降低了工艺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流继电器大多采用动簧片直动式(也称为螺线管直动式)结构,这种直流继电器的触头部分包括两个静触头(即负载引出端)和一个动组件,动组件包括动簧部分和推动杆组件,动簧部分由动簧片和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构成,动簧片为直动式,当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相接触时,电流由其中一个静触头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头流出。现有技术的这种直流继电器为了实现监测等功能,还在直流继电器上装有辅助触点,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继电器是将辅助引出端装在陶瓷罩上,现有技术为了实现安装的需要,是将直流继电器的负载引出端用来与外部部件实现电连接的部分设在顶部,将辅助引出端的用来与外部部件实现电连接的部分设在底部,这样,就需要将辅助引出端从继电器的顶部引到继电器的底部,为此,在陶瓷罩的顶部就会出现高压(负载引出端)与低压(辅助引出端)之间的绝缘问题。另一方面,静触头(即负载引出端)与陶瓷罩焊接后还需点胶,现有技术是在外壳静触头开孔四周做挡墙,形成点胶槽,但这种方式是先套外壳再点胶,会出现胶水覆在外露的负载引出端上,不好控制;而胶水覆在外露的负载引出端后,再将负载引出端与外部(铜排)连接时,就会出现覆有胶水的部分不导通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既能够满足高压(负载引出端)与低压(辅助引出端)之间的绝缘要求,又可以实现静触头与陶瓷罩焊接后先点胶再套外壳,可以控制胶水不会覆在外露的负载引出端上,降低了工艺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壳体、陶瓷罩、线圈架、主静触头和辅助静触头;所述陶瓷罩和线圈架呈上下分布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两个主静触头呈第一间隔安装在陶瓷罩的顶壁处,两个主静触头的上端露出所述壳体以实现从继电器的顶部与外部负载电连接;两个辅助静触头呈第二间隔安装在所述陶瓷罩的顶壁并与所述两个主静触头通过所述陶瓷罩绝缘隔离;两个辅助静触头还分别通过电连接件引出;在陶瓷罩的顶壁的上端面还装有呈日字型的绝缘套,绝缘套的日字型的两个口部分别套在两个主静触头的周边,并围成主静触头与陶瓷罩焊接后的点胶槽;两个电连接件的处在陶瓷罩的顶壁的上端面的部分在绝缘套注塑成型时被包覆在其中,从而实现辅助静触头的引出部分与主静触头之间的绝缘隔离。
所述两个电连接件还从陶瓷罩的顶端弯至陶瓷罩、线圈架的侧面外而引到所述壳体的底端,并向下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底端以实现从继电器的底部与外部部件电连接。
所述两个辅助静触头之间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两个主静触头之间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交,且两个辅助静触头之间的连线经过两个主静触头之间的连线的大致中点。
所述两个辅助静触头之间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两个主静触头之间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垂直相交。
所述陶瓷罩的顶壁的顶端面上,在对应于两个主静触头之间的第一间隔位置还设有用来增加两个主静触头之间的爬电距离的凹槽,所述绝缘套的日字型的中间横条对应在所述凹槽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50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毂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超声波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