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组采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4682.3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1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重科;冯帅;赵亮;翁志福;李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6;H01M10/48;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孟庆莹 |
地址: | 2153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电池组 采集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组采集结构,包括电池组和采集电路板,电池组包括电芯堆叠体、前端支架、后端支架和中间支架,多个电芯堆叠体直接依次连接,前端极耳堆、后端极耳堆以及连接处极耳堆分别通过前端支架、后端支架和中间支架支撑;前端支架、后端支架及中间支架的顶面均设有安装槽;采集电路板包括柔性电路板、前端采集镍片、后端采集镍片、中部采集镍片和低压连接器;柔性电路板安装在安装槽中并与电池组的顶面粘结固定,前端采集镍片、后端采集镍片和中间采集镍片分别对应地与前端极耳堆、后端极耳堆以及连接处极耳堆电连接;低压连接器固定在前端支架上。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短电芯设计大模块,能确保采集信息准确、组装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组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采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对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使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续时里程要求的不断提高,常见的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包,无论在长度还是宽度方向,都超过1米;而目前市面上,电池模块的长度一般在 0.3米左右,所以在动力电池包中,需要设置至少3个电池模块,甚至更多电池模块。
设置多个电池模块,对每个电池模块均需要添加固定结构,组装复杂,同时,相邻两个电池模块之间需要通过外设的动力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导致电池模块安装结构较多,不仅成本提高,而且导致整体重量上升;同时,单个模组体积内,安装结构占用了较多的内部空间,造成动力电池模块、电池包整体容量降低,电池包内电池模块设置越多,空间浪费就越多。另外,因需要设置多个外置动力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导致内阻、成本增加,提高了动力电池包在使用中的内耗和成本,现有的采集结构也只能适用现有短模组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采集结构,实现短电芯设计大模块,组装简单方便速度快,同时,能确保采集电芯信息准确、安全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组采集结构,包括:
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电芯堆叠体和前端支架、后端支架和中间支架,所述电芯堆叠体由至少两个软包电芯呈竖向设置且在左右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并联而成,所述电芯堆叠体有多个,多个所述电芯堆叠体在前后方向上直接依次连接,且位于最前端的前端极耳堆、位于最后端的后端极耳堆以及位于两两相邻的所述电芯堆叠体之间的连接处极耳堆分别一一对应地通过所述前端支架、所述后端支架和所述中间支架支撑固定;所述前端支架、所述后端支架以及所述中间支架的顶面均设有在前后方向上畅通的安装槽;
采集电路板,所述采集电路板包括柔性电路板、布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前端、后端及中间部位的前端采集镍片、后端采集镍片和中部采集镍片以及布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前端的低压连接器;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安装在所述前端支架、所述后端支架以及所述中间支架的所述安装槽中,以通过所述安装槽对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定位固定,且所述柔性电路板还与所述电池组的顶面采用第一结构胶粘结固定,所述前端采集镍片、所述后端采集镍片和所述中部采集镍片分别对应地与所述前端极耳堆、所述后端极耳堆以及所述连接处极耳堆电连接;所述低压连接器固定在所述前端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4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