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对电瓶车充电安全防护的分体式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08166.X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8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宁;王利军;焦庆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L53/60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朱亲林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电瓶车 充电 安全 防护 体式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对电瓶车充电安全防护的分体式监测装置,包括转接头和转接器,转接头由转接头壳体、转接头主控电路板、转接头传感器、转接头电池、转接头继电器和二维码组成,转接器由转接器壳体、转接器主控电路板、转接器传感器和转接器电池组成,工作时,转接头前端插在充电插座上,后端连接电瓶车充电器前端,转接器前端连接电瓶车充电器后端,后端连接至电瓶车充电口,本实用新型对充电器前后两端的交流和直流同时监测,从而对充电配电线路、充电器自身、电瓶车内充电线路三个充电环节实现全方位的监测,为充电桩公司、物业公司、消防部门等提供决策依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电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电瓶车充电安全防护的分体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电动自行车(电瓶车)保有量的增加而出现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引起的火灾事故,引起了多个部门及社会群众的普遍关注。根据消防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对多例电瓶车充电起火事故的调查分析发现,电瓶车充电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电瓶车充电器自身原因、充电器前端配电线路以及充电器后端的车内充电线路。
目前,国内普遍要求禁止电瓶车上楼充电、私拉电线充电等行为,在此背景之下,安装在小区底层的电瓶车集中式电瓶车充电站,在最近几年得到飞速的发展,消防部门、物业公司、居民用户等也都普遍接受了这种“扫码充电”的模式。然而,集中式充电站目前的保护措施仅包括简单的定时通断、过流过压阈值判断等,这些保护措施还远远不满足电气火灾预防的实际需求。
行业内少数厂家已开始研究并推广具有强数据监测能力、强预测分析能力的智能化集中式充电站,可大幅度降低电瓶车充电的起火风险。然而,这些充电站仅适用于新建小区,对于数量庞大的已安装在各类小区、写字楼等传统型集中式充电站,必须进行拆除后重新安装,导致巨大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电瓶车充电安全防护的分体式监测装置,包括转接头和转接器,所述转接头和转接器通过金属卡扣一体式连接或分体式使用;
所述转接头由转接头壳体、转接头主控电路板、转接头传感器、转接头电池、转接头继电器和二维码组成,所述转接头壳体正面设有一个两孔插接头,背面设有一个两孔式插接孔,左右靠边中心位置设有两个卡扣松紧按钮,上方正中间贴有二维码,所述转接头主控电路板、转接头传感器、转接头电池和转接头继电器均设置于转接头壳体内部,所述转接头传感器包括电流互感器一、电压互感器一、漏电流互感器一和线缆温度传感器一,所述转接头主控电路板分别与转接头电池、转接头继电器、电流互感器一、电压互感器一、漏电流互感器一和线缆温度传感器一连接;
所述转接器由转接器壳体、转接器主控电路板、转接器传感器和转接器电池组成,所述转接器壳体正面设有一个电瓶车充电器公头,背面设有一个充电器母头,所述转接器主控电路板、转接器传感器和转接器电池均设置于转接器壳体内部,所述转接器传感器包括电流互感器二、电压互感器二、漏电流互感器二和线缆温度传感器二,所述转接器主控电路板分别与转接器电池、电流互感器二、电压互感器二、漏电流互感器二和线缆温度传感器二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接头主控电路板固定在转接头壳体内部的右下方,所述转接头电池固定在转接头壳体内部的右上方,所述转接头继电器固定在转接头壳体的左下方。
优选的,所述转接器电池固定在转接器壳体内部底面的右上方,转接器主控电路板固定在转接器壳体内部底面的右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可兼容现有的传统型电瓶车集中式充电站,无需对其作任何硬件改造,即插即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对存量市场做改造性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后端分体式设计,可实现对充电器前后的交流与直流电的全参数实时检测,可实现对电瓶车充电易燃三部位的全覆盖式监测,因此可大幅降低电瓶车充电起火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081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母拧转工具
- 下一篇:一种便于精确固定工件的精密数控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