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旋转折叠开合伞状屋盖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06246.1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36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郝志鹏;张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16 | 分类号: | E04B7/16;E04B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折叠 开合伞状屋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旋转折叠开合伞状屋盖,包括伞柄状支撑部,多个伞骨开合部以及设于各伞骨开合部之间的伞面,伞骨开合部包括一个固定伞骨开合部和多个旋转活动伞骨开合部,固定伞骨开合部固定在伞柄状支撑部的外壁上,各旋转活动伞骨开合部以固定伞骨开合部在伞柄状支撑部的安装处为起点,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以螺旋形依次活动连接在伞柄状支撑部的外壁上,在完全开启状态下,各旋转活动伞骨开合部以固定伞骨开合部为起点,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以螺旋形依次在伞柄状支撑部上活动展开,带动伞面展开,所有屋盖伞面构成雨伞撑开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缓解建筑压力、避免建筑外观效果影响、节省空间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旋转折叠开合伞状屋盖。
背景技术
开合屋盖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界限,由于开合屋盖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在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之间进行转换,因此,越来越多的房屋建筑采用开合屋盖,其实现了单一建筑多种功能,尤其是对于大型的体育场馆。
随着这种新的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与逐步应用于实际工程,其局限也逐渐显露出来。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可以获得更好的采光和通风,自然地,建筑师会追求更大的采光率和通风率,也就是开启率,然而现有的旋转开启方式均为阶梯式的轨道布置,开启率越大,屋盖的总厚度就越厚,对建筑房屋造成一定压力的同时,对建筑外观效果的影响也越严重。此外,阶梯式轨道布置的旋转开启结构的结构复杂,在开启和闭合状态下所占空间较大,组装繁琐,拆卸、维修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总厚度小,减少所占空间,操作灵活方便的可旋转折叠开合伞状屋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旋转折叠开合伞状屋盖,包括作为中心固定部的伞柄状支撑部,设于伞柄状支撑部上的多个伞骨开合部以及设于各伞骨开合部之间的屋盖伞面,伞骨开合部包括一个固定伞骨开合部和多个旋转活动伞骨开合部,所述固定伞骨开合部固定在伞柄状支撑部的外壁上,各旋转活动伞骨开合部以固定伞骨开合部在伞柄状支撑部的安装处为起点,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以螺旋形依次活动连接在伞柄状支撑部的外壁上,在屋盖完全闭合状态下,各旋转活动伞骨开合部以固定伞骨开合部为起点,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以螺旋形依次在伞柄状支撑部上活动展开,带动屋盖伞面以伞柄状支撑部为中心进行展开,所有屋盖伞面构成雨伞撑开结构。
优选地,各旋转活动伞骨开合部之间的间距一致。
优选地,各旋转活动伞骨开合部与固定伞骨开合部的形状、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的伞柄状支撑部上以各旋转活动伞骨开合部的安装位置处为起点设有螺旋线形的伞骨收拢轨迹线,所述伞骨收拢轨迹线的尺寸、形状与所有伞骨开合部收回至伞柄状支撑部的螺旋移动轨迹相匹配,在屋盖完全开启状态下,所有伞骨开合部依据伞骨收拢轨迹线收成竖向一排,所有屋盖伞面折叠。
优选地,所述的伞骨收拢轨迹线为向内凹进的或向外凸出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的卡槽的宽度与各伞骨开合部的外径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的卡槽与各伞骨开合部过盈配合。
优选地,各屋盖伞面在完全撑开状态下为扇形结构。
优选地,各伞骨开合部的外壁上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滚珠。
优选地,各伞骨开合部的外壁上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主动式台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062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旋转收纳盘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式万向转动滑移顶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