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线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02340.X | 申请日: | 2020-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04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良;孙朋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康耐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B60R16/02;B60L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管理 系统 采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线束,包括若干根连接线(3),单根连接线(3)的一端连有温度探头(6),若干根连接线(3)的另一端经过束管(2)裹紧后与插接头(1)相连,若干根连接线(3)上套设有分隔套(4),分隔套(4)内设置有分隔板(10),分隔板(10)将若干根连接线(3)分隔开来,单根连接线(3)上设置有防燃盒(5),防燃盒(5)内设置有熔段丝(7),连接线(3)在防燃盒(5)为隔断状态,熔段丝(7)的两端用于连接连接线(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线束,能够降低线束起火隐患,大大提高线束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线束,属于汽车零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汽车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其进行进行监测控制。电池信息采集线束用于传输电池系统的信息,其安全性一定需要得到保证。现有技术中,采集线束一般没有保险保护功能,一旦导线发生短路,整个线束会起火、烧毁,安全性能极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线束起火隐患,大大提高线束安全性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线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线束,包括若干根连接线,单根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有温度探头,若干根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经过束管裹紧后与插接头相连,若干根所述连接线上套设有分隔套,所述分隔套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若干根所述连接线分隔开来,单根所述连接线上设置有防燃盒,所述防燃盒内设置有熔段丝,所述连接线在所述防燃盒为隔断状态,所述熔段丝的两端用于连接所述连接线。
所述分隔板的结构为十字形,所述分隔板外侧与所述分隔套的内壁接触,所述分隔板中部开设有孔洞,所述分隔板将若干根所述连接线分隔成五个部分。
所述防燃盒的个数为N个,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所述防燃盒的个数为3个。
所述防燃盒一侧为铰接结构,另一侧上部设置有卡接头,下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头插入所述卡接槽。
所述分隔套位于所述束管远离所述插接头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线束,通过设置分隔套将多根连接线分隔开来,避免部分连接线起火造成其它连接线起火,大大降低整个连接线线束起火的隐患。同时,熔段丝的两端用于连接连接线。当连接线电流过大时,熔段丝熔断,避免连接线短路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线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分隔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燃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燃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插接头;2-束管;3-连接线;4-分隔套; 5-防燃盒;6-温度探头;7-熔段丝;8-卡接头;9-卡接槽;10-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康耐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康耐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023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内镜转运车
- 下一篇:一种高抗腐蚀性能涂装生产线前处理电泳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