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收卷充电线的充电桩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00364.1 | 申请日: | 2020-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46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元石益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5H75/4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杨柳 |
| 地址: | 8300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经***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动收卷充电线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充电机构,充电机构包括充电线、保护罩和收卷单元,保护罩上设有第一通孔,收卷单元包括转轴一、转轴二和充电枪,转轴一和转轴二的两端分别与保护罩的内壁转动连接,转轴一上套设有绕线轮,充电线缠绕在绕线轮上,充电线的一端贯穿保护罩并与充电桩本体连接,充电线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与充电枪连接,转轴二上设有涡卷弹簧,涡卷弹簧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涡卷弹簧的另一端与充电线固定连接,转轴一和转轴二上均设有带轮,两个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将充电线收卷到绕线轮上,避免了充电线放置在地面时被电动汽车碾压损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收卷充电线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用于给电动汽车充电,但是现有充电桩在给电动汽车充完电后,由于充电线不能自动收卷,所以充电线只能杂乱的放置在地面上,位于地面上的充电线容易受汽车碾压,导致充电线磨损断裂,从而使充电线的使用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收卷充电线的充电桩,以解决现有充电桩的充电线不能自动收卷,导致充电线易受汽车碾压损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收卷充电线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机构和用于支撑充电桩本体的底座,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充电线、保护罩和收卷单元,所述保护罩设于底座上,所述收卷单元设于保护罩内,所述保护罩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收卷单元包括转轴一、转轴二和充电枪,所述转轴一和转轴二的两端分别与保护罩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上套设有绕线轮,所述充电线缠绕在绕线轮上,所述充电线的一端贯穿保护罩并与充电桩本体连接,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与充电枪连接,所述转轴二上设有涡卷弹簧,所述涡卷弹簧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涡卷弹簧的另一端与充电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一和转轴二上均设有带轮,两个所述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保护罩上设有用于固定充电枪的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当需要给电动汽车充电时,操作人员将充电枪从固定座上取出,随后操作人员拉出保护罩内的充电线,使充电枪可以移动至电动汽车的充电位置,对电动汽车充电,当保护罩内的充电线在往保护罩外侧移动时,充电线带动转轴一转动,转轴一转动带动转轴二转动,同时在充电线向保护罩外侧移动时,涡卷弹簧产生弹性形变;当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操作人员将充电枪从电动汽车的充电位置拔出,并将充电枪插入固定座,随后在涡卷弹簧弹性形变的作用下,拉动充电线向保护罩内侧移动,同时涡卷弹簧带动转轴二转动,转轴二转动带动转轴一转动,从而将充电线缠绕在绕线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自动将充电线收卷到绕线轮上,避免了充电线放置在地面时被电动汽车碾压损坏,从而缩短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充电机构还包括用于清理充电线上灰尘的清理单元,所述清理单元包括圆环状的刮板和一端开口的方形壳体,所述壳体的开口端与保护罩连接,所述壳体与保护罩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所述刮板内壁上均布有刷毛,所述刮板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充电线穿过第一通孔的一端依次穿过刮板和第二通孔。当电动汽车充电完毕后,充电线在涡卷弹簧弹性形变的作用下向保护罩的内侧移动并缠绕在绕线轮上,当充电线向保护罩内侧移动并经过刮板时,刮板内壁上的刷毛会将充电线上的灰尘刷落,从而避免充电线上粘结过多的灰尘,影响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上均设有橡胶垫。设置橡胶垫可以降低充电线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壁的滑动摩擦对充电线表面损坏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元石益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元石益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00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