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蝗虫诱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93048.6 | 申请日: | 2020-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0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运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清县樟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M1/08 | 分类号: | A01M1/08;H02J7/3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8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蝗虫 诱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蝗虫诱捕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电源,上壳体内部和下壳体内部均具有容腔,上壳体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开口,下壳体上端开口,上壳体内壁固设有一诱捕灯和一电机,电机输出轴固设有一风扇,诱捕灯位于风扇上方,风扇能够向下吹风,风扇上设置有刀刃,上壳体下端与下壳体上端可拆卸连接,下壳体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太阳能电源与电机连接。由于太阳能电源的设置,使得蝗虫诱捕装置能够通过太阳能供电,因地制宜,解决了电源接通困难的问题,续航能力强,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蝗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蝗虫是农业种植领域的一大害虫,几千年来一直是困扰着农民的问题,而蝗虫只能控制,不能被消灭,人们采用了各种办法控制蝗虫,各有利弊,其中一种为蝗虫诱捕装置,其通过灯光引诱蝗虫,以及利用风扇将蝗虫吸入完成诱捕。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蝗虫诱捕装置用于野外,常常遇到电源接通困难的问题,及电池耗尽的问题,续航能力限制了其持续工作时间,亟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蝗虫诱捕装置,通过太阳能供电,因地制宜,续航能力强,节能环保。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蝗虫诱捕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电源,所述上壳体内部和所述下壳体内部均具有容腔,所述上壳体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下壳体上端开口,所述上壳体内壁固设有一诱捕灯和一电机,电机输出轴固设有一风扇,所述诱捕灯位于所述风扇上方,所述风扇能够向下吹风,所述风扇上设置有刀刃,所述上壳体下端与所述下壳体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太阳能电源与所述电机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太阳能电源的设置,使得蝗虫诱捕装置能够通过太阳能供电,因地制宜,解决了电源接通困难的问题,续航能力强,节能环保。
优选的,所述诱捕灯为暖光灯。
优选的,所述诱捕灯能够发出波长为400~500nm的光波。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下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壳体下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逆变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水平截面从上之下逐渐减小,所述上壳体水平截面呈圆形。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端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上具有多个筛孔,所述筛孔直径为所述风扇的半径的2/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在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蝗虫诱捕装置,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电源,上壳体1内部和下壳体2内部均具有容腔,上壳体1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开口,下壳体2上端开口,上壳体1内壁固设有一诱捕灯3和一电机4,电机4输出轴固设有一风扇5,诱捕灯3位于风扇5上方,风扇5能够向下吹风,风扇5上设置有刀刃,上壳体1下端与下壳体2上端可拆卸连接,下壳体2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太阳能电源与电机4连接。由于太阳能电源的设置,使得蝗虫诱捕装置能够通过太阳能供电,因地制宜,解决了电源接通困难的问题,续航能力强,节能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清县樟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闽清县樟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930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箱
- 下一篇:柴油车溢流阀环形槽的非标刀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