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90342.1 | 申请日: | 2020-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95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方传龙;刘连第;赵树林;邱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迪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33/077 | 分类号: | B62D33/077 |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泽正 | 
| 地址: | 0626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架 车厢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包括车架纵梁、连接片和调节孔,所述车架纵梁上方设置有车厢底撑,所述车架纵梁与所述车厢底撑连接部位设置有所述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一侧壁上成型有所述调节孔,所述连接片上远离所述调节孔下方成型有安装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有螺栓一,所述螺栓一上设置有螺母一,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螺栓二,所述螺栓二上设置有螺母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片以及调节孔的设计,使得车厢底撑在安装时能够沿着纵向进行调节,有效避免了车厢底撑以及车架纵梁在加工过程中因焊接变形而对装配造成的影响,确保车厢底撑与车架纵梁能够进行便捷的装配,提高了车辆的装配效率以及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与车厢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车架与车厢作为实现的车体载物功能的主要部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三轮车、汽车等各个代步工具领域。
然而现有的车架与车厢在连接时,常会因车架以及车厢在焊接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而使得预先开设的孔位发生偏移,导致车厢与车架安装较为不便,降低车架与车厢安装效率以及质量,因此急需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来解决现有现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车架与车厢在连接时,常会因车架以及车厢在焊接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而使得预先开设的孔位发生偏移,导致车厢与车架安装较为不便,降低车架与车厢安装效率以及质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架与车厢连接装置,包括车架纵梁、连接片和调节孔,所述车架纵梁上方设置有车厢底撑,所述车架纵梁与所述车厢底撑连接部位设置有所述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一侧壁上成型有所述调节孔,所述连接片上远离所述调节孔下方成型有安装孔,所述调节孔内设置有螺栓一,所述螺栓一上设置有螺母一,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螺栓二,所述螺栓二上设置有螺母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连接片以及所述调节孔的设计,使得所述车厢底撑在安装时能够沿着纵向进行调节,有效避免了所述车厢底撑以及所述车架纵梁在加工过程中因焊接变形而对装配造成的影响,确保所述车厢底撑与所述车架纵梁能够进行便捷的装配,提高了车辆的装配效率以及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一贯穿所述车厢底撑以及所述调节孔,所述螺母一与所述螺栓一旋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所述连接片与所述车厢底撑的可靠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孔、所述螺栓一以及所述螺母一均有两个,所述调节孔与所述螺栓一的杆径之间具有3-5mm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所述车厢底撑在安装时能够沿着纵向进行一定的移动,便于实现所述车厢底撑的快速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二贯穿所述车架纵梁以及所述安装孔,所述螺母二与所述螺栓二旋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所述车架纵梁与所述连接片的可靠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纵梁与所述车厢底撑通过所述连接片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时间所述车架纵梁与所述车厢底撑的可靠相连。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迪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远迪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90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刹车鼓加工用防松动工装
- 下一篇:一种螺旋卸料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