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继电器粘连测试报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89190.3 | 申请日: | 2020-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3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任可;郭湘川;张世坤;李海;陈建明;杨畅;周跃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陈良 |
| 地址: | 61830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继电器 粘连 测试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继电器粘连测试报警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测试开关、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直流电源正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不接入机载电源的情况下,对机上各类电磁继电器粘连情况进行检测和报警功能;具有重量轻、低功耗、拆装使用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提高了人机安全且对飞机的正常工作没有安全影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继电器粘连测试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各类飞机上安装有大量的活动式或固定式电磁继电器。据近20年来空军航空兵部队所发生的飞行事故征候资料表明,由于电气原因引起的飞行事故征候占总征候的20%--25%,而因电气触点故障引起的飞行事故征候约占电气原因引起的飞行事故征候的15%--20%;而发生在继电器电气触点上的拉弧现象会直接造成触点熔融、粘连等损伤,从而危及人机安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飞机继电器粘连测试报警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继电器粘连测试报警装置,能够实现在未接通机载电源的情况下,通过测量飞机继电器两端的导通情况判断继电器触点是否粘连,并对粘连情况进行报警。
本实用为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飞机继电器粘连测试报警装置,包括直流电源、测试开关、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直流电源正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通过所述测试开关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与第一发光二极管串联,且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与第二发光二极管串联,且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之间形成测试端口。
优选的,所述直流电源电压为12V。
优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采用PNP型晶体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不接入机载电源的情况下,对机上各类电磁继电器粘连情况进行检测和报警功能;具有重量轻、低功耗、拆装使用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提高了人机安全且对飞机的正常工作没有安全影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被测继电器KC1工作未粘连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被测继电器KC1工作已粘连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未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891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