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缩聚釜加热器节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88192.0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1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施学平;陈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市中跃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陈宙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缩聚 加热器 节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缩聚釜加热器节能装置,包括储料罐本体、与所述储料罐本体相连接的第一输送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管道另一端的第一反应釜、与所述第一反应釜相连接第二输送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管道上的第二反应釜、与所述第二反应釜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相连通的冷凝罐本体、与所述第二反应釜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管道。本实用新型一种预缩聚釜加热器节能装置便于通过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对化纤浆料进行输送,且便于通过第一混料泵和第二混料泵输送过程中的化纤浆料进行加工,并通过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对导热油进行输送,从而便于通过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对导热油的输送效率进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缩聚釜加热器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聚酯装置中,PTA和EG混合形成浆料后,通过浆料泵送入到酯化釜中,在酯化釜中反应生产齐聚物,齐聚物通过齐聚物泵进入到预缩聚釜中,在预缩聚釜中加热反应后进入终聚釜,聚酯装置中对各个反应釜进行加热时所需要的加热介质为汽态导热油。由于预缩聚反应所需要的温度控制在291℃,控制汽态导热油的压力在2.15kg,而导热油加热后的冷凝液储罐压力在2.05kg,由于存在压力差导致汽态导热油的加热效果差,控制汽态导热油的调节阀开度较大,不仅造成了导热油热量的损失,而且在导热油总管压力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对预缩聚反应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了产品的品质,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聚酯装置的多种使用;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预缩聚釜加热器节能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缩聚釜加热器节能装置,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聚酯装置由于存在压力差导致汽态导热油的加热效果差,控制汽态导热油的调节阀开度较大,不仅造成了导热油热量的损失,而且在导热油总管压力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对预缩聚反应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了产品的品质,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聚酯装置的多种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预缩聚釜加热器节能装置,包括储料罐本体、与储料罐本体相连接的第一输送管道、设置在第一输送管道另一端的第一反应釜、与第一反应釜相连接第二输送管道、设置在第二输送管道上的第二反应釜、与第二反应釜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一连接管道相连通的冷凝罐本体、与第二反应釜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管道、设置在第一输送管道上的第一混料泵、设置在第二输送管道上的第二混料泵、设置在第一连接管道上的第一控制阀门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接管道上的第二控制阀门,储料罐本体用于存储化纤浆料,冷凝罐本体用于存储导热油,第一连接管道用于输送导热油冷凝液,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二输送管道对化纤浆料进行输送,且便于通过第一混料泵和第二混料泵输送过程中的化纤浆料进行加工,并通过第一连接管道和第二连接管道对导热油进行输送,从而便于通过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对导热油的输送效率进行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一输送管道与储料罐本体和第一反应釜相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密封垫圈,且第一输送管道的内径分别设置为光滑的圆弧面,进而便于通过第一输送管道对化纤浆料进行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一混料泵设置为增压泵,且第一混料泵的设置在第一输送管道的中部位置,进而便于通过第一混料泵对化纤浆料进行输送,从而便于将储料罐本体内的化纤浆料快速的引入到第一反应釜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第二输送管道分别与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相连接处分别也分别设置有密封垫圈,且第二输送管道的内径大于第一输送管道的内径,进而便于利用高度差对化纤浆料进行输送,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化纤浆料进行输送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市中跃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市中跃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881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接触式暂态过电压波形的测量平台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纺丝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