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打蜡抛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84914.5 | 申请日: | 2020-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0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唐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中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29/04 | 分类号: | B24B29/04;B24B41/06;B24B57/04;B24B4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胡智勇 |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打蜡 抛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的种自动打蜡抛光装置,包括锅体抛光机构、自动打蜡机构以及锅体夹持机构;所述锅体抛光机构设置有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的抛光棉轮,所述锅体夹持机构设置在抛光棉轮的轴线方向并可远离或靠近抛光棉轮,所述自动打蜡机构设置在与抛光棉轮轴线方向垂直的侧面方向并可远离或靠近抛光棉轮。与现有技术相比,可通过锅体抛光机构、自动打蜡机构以及锅体夹持机构相互配合进行自动打蜡及抛光作业,只需工作人员将锅体放置锅体夹持机构上或抛光作业后从锅体夹持机构取下即可,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机械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锅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自动打蜡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锅在生产过程中,都是采用不锈钢片进行冲压拉伸成型,锅冲压成型后会在锅内表面形成很多拉丝痕迹,表面也比较粗糙,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就需要进行抛光作业,然而在锅的内表面抛光作业过程中要不断的在抛光头上打蜡润滑,目前基本都是手工打蜡,在打蜡过程中有时候会用力不均匀或者工人操作失误,导致安全事故产生,同时也会增加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打蜡抛光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自动打蜡抛光装置,包括锅体抛光机构、自动打蜡机构以及锅体夹持机构,所述锅体抛光机构、自动打蜡机构以及锅体夹持机构均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锅体抛光机构设置有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的抛光棉轮,所述锅体夹持机构设置在抛光棉轮的轴线方向并可远离或靠近抛光棉轮,所述自动打蜡机构设置在与抛光棉轮轴线方向垂直的侧面方向并可远离或靠近抛光棉轮。
进一步的,所述锅体抛光机构还包括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一支座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可滑动设置在第一支座上,并且第一驱动电机与设置在第一支座上的螺杆传动连接,所述螺杆设置有驱动手柄。
更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打蜡机构设置有蜡体夹持头,所述蜡体夹持头滑动设置在第二支座上,所述蜡体夹持头设置在与抛光棉轮轴线方向垂直的侧面方向,并可由设置在第二支座上的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远离或靠近抛光棉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更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夹持机构包括锅体夹具,所述锅体夹具沿抛光棉轮的轴线方向并可远离或靠近抛光棉轮,所述锅体夹具可转动设置在第三支座上并与设置在第三支座上的第三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三支座滑动设置在第四支座上,并与设置在第四支座上的第二驱动气缸传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夹具包括设置在连杆上的套体和设置在套体内的缩胆组件,所述连杆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第三支座上并与第三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连杆内还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缩胆组件连接,并且所述连接轴还与设置在第三支座上的若干第三驱动气缸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气缸通过连接轴驱动缩胆组件可在套体内伸缩对锅体进行释放或夹紧。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驱动气缸为两只,两只第三驱动气缸输出端通过连接块与连接轴传动连接,连接块与连接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支座可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上,同时工作台还设置有与第四支座传动连接的第四驱动气缸,所述第四驱动气缸可驱动第四支座在工作台上转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缩胆组件底部还设置有若干导向柱,所述套体底部设置有与导向柱互配的导向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中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金中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84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灌浆料待料仓用保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通讯定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