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气系统的进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80482.0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4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史忠可;王建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利橡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022 | 分类号: | F02M35/022;F02M35/08;F02M35/16 |
代理公司: | 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 32291 | 代理人: | 赵臻淞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进气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气系统的进气道,壳体的侧面设置进气格栅,底面设置排气口、排水袋,进气格栅、排气口、排水袋导通壳体内的进气腔,壳体上位于进气格栅相对的两内壁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立柱、筋条结构,壳体底部、位于排气口与壳体内壁面之间具有集水槽,排水袋导通集水槽。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前、后壁面分别向内凹入形成有若干立柱、筋条结构,进入进气腔内的空气流撞击到若干的立柱、筋条结构的表面上,气流流场进行重组,空气流发生变向,产生旋流,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重力较大的水滴被甩到壳体的内壁面上,沿内壁面向下滑落至壳体的底部,进气腔内的空气流中绝大部分的水分均被分离至壳体的内壁面上,分水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水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进气道。
背景技术
进气道作为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进气系统中的初级过滤器,主要对进入发动机内部的气体进行水分分离,给发动机提供干燥的空气。
传统的重型卡车的进气系统,由于空气流量、流速较低,而水滴受重力作用的影响较大,因此空气在入口时,大部分的水分即被分离掉;近年来,随着重型卡车技术的不断革新,其发动机的马力、输出功率越来越大,进气系统的流量、流速也越来越大,而进气系统的分水效率较低,不能及时将空气中的水分分离,在高流量、高流速的空气带动下,空气内的水分很容易被卷入到空气滤清器内打湿滤芯的滤纸,而降低滤芯的过滤效率,更甚者使得滤芯失效,水分随空气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内,造成燃烧室积水,进而造成重型卡车启动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重型卡车的进气系统的分水效率较低,空气中的水分容易被卷入空气滤清器,而降低滤芯的过滤效率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进气系统的进气道,分水效率高,避免空气中的水分进入空腔滤清器,确保滤芯的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进气系统的进气道,壳体的侧面设置进气格栅,底面设置排气口、排水袋,进气格栅、排气口、排水袋导通壳体内的进气腔,壳体上位于进气格栅相对的两内壁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立柱、筋条结构,若干立柱、筋条结构凸起位于进气腔内;壳体底部、位于排气口与壳体内壁面之间具有集水槽,排水袋导通集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前、后壁面分别朝向进气腔向内凹入形成有若干立柱、筋条结构,立柱、筋条结构可以增加前、后壁面的强度,避免吹塑成型时、前后壁面发生变形;进入进气腔内的空气流撞击到若干的立柱、筋条结构的表面上,气流流场进行重组,空气流发生变向,产生旋流,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重力较大的水滴被甩到壳体的内壁面上,沿内壁面向下滑落至壳体的底部,而且由于狭窄进气腔内的空气流速较高,产生的旋转离心力较大,因此进气腔内的空气流中绝大部分的水分均被分离至壳体的内壁面上,分水效率高,可以达到95%以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壳体的前壁面朝向进气腔向内凹入形成若干第一立柱、第一竖筋,壳体的后壁面朝向进气腔向内凹入形成有若干横筋、第二竖筋及第二立柱;所述立柱、筋条结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一竖筋、横筋、第二竖筋及第二立柱。
壳体前壁面的第一立柱、第一竖筋与后壁面的第二竖筋、第二立柱相接触,形成前、后壁面之间的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前壁面的第一立柱、第一竖筋与后壁面的第二竖筋、第二立柱相接触,形成前、后壁面之间的支撑结构,增加前后壁面之间的支撑强度,避免前后壁面之间发生塌陷变形。
壳体位于进气格栅相对的两侧面之间的厚度尺寸≤10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利橡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利橡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80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