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椎板拉钩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80133.9 | 申请日: | 2020-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7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运忠;黄晓蓉;吴逢斌;唐建军;欧光林;杜伟民;董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88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拉钩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尤其为改良椎板拉钩,包括椎板本体,所述椎板本体内包括弯钩、横臂、竖臂和通孔,所述弯钩与横臂之间设置有第一弧度角,所述横臂与竖臂之间设置有第二弧度角,所述竖臂的下端表面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弯钩能将横臂和竖臂的一端分别与患者的髋骨进行连接,设置横臂和竖臂能在椎板本体使用之后对患者的髋骨起到前后和左右的支撑力,设置通孔便于医护人员将克氏针更好的穿过通孔将椎板本体固定患者的髋骨上,同时也能减少辅助的医师对椎板本体进行固定,同时也减少医疗人员的人手,设置第一弧度角能更好的将弯钩固定在患者的髋骨上,通过各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整体的使用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改良椎板拉钩。
背景技术
椎板拉钩广泛应用于腰椎后路手术中,传统的椎板拉钩前端只用一个拉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脱钩,手术过程中椎板拉钩的横臂难免会沾到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液体,会使摩擦力减小使椎板拉钩操作困难,目前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使用椎板拉钩需要四个医务人员配合,并将椎板拉钩进行替换患者的髋关节,由于用到的人员较多会对患者造成患者的精神造成紧绷,不便于更好的接受治疗,因此针对上问题,特提出改良椎板拉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改良椎板拉钩,具有减少医护人员的操作,能使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改良椎板拉钩,包括椎板本体,所述椎板本体内包括弯钩、横臂、竖臂和通孔,所述弯钩与横臂之间设置有第一弧度角,所述横臂与竖臂之间设置有第二弧度角,所述竖臂的下端表面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通孔的角度为45度,且通孔内穿设有克氏针。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度角的角度为180度,所述第二弧度角的角度在0-180度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椎板本体能将患者受伤的髋骨进行固定和支撑,便于后期患者髋骨的修复,设置弯钩能将横臂和竖臂的一端分别与患者的髋骨进行连接,设置横臂和竖臂能在椎板本体使用之后对患者的髋骨起到前后和左右的支撑力,便于患者更好的修复髋骨,设置通孔便于医护人员将克氏针更好的穿过通孔将椎板本体固定患者的髋骨上,同时也能减少辅助的医师对椎板本体进行固定,同时也减少医疗人员的人手,设置第一弧度角能更好的将弯钩固定在患者的髋骨上,能使弯钩与患者的髋骨进行贴合,设置第二弧度角能根据患者髋骨受损的情况改变竖臂的角度,同时也方便后期的医疗人员对椎板本体进行固定,通过各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整体的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椎板本体;11、弯钩;12、横臂;13、竖臂;14、通孔;2、第一弧度角;3、第二弧度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未经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801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检查的护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