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漏缆安装的防火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76649.6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1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孙余良;刘中华;徐超超;朱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2 | 分类号: | H02G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陈君名 |
地址: | 2142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安装 防火 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漏缆安装的防火卡具,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对向弯曲,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另一端借助卡扣连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由金属制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进了防火卡具的安装方式,上支架和下支架通过卡扣连接,安装时将卡具合上后用力下压,卡扣到位即可,相较于现有防火卡具的螺栓连接,本卡具安装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漏缆安装的防火卡具。
背景技术
漏泄同轴电缆,通常简称为泄漏电缆或漏泄电缆或漏缆,其结构与普通的同轴电缆基本一致,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三部分组成。电磁波在漏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外界的电磁场也可通过槽孔感应到漏缆内部并传送到接收端。
泄漏电缆在安装固定时,通过泄漏电缆卡具与墙壁、墙顶等连接,一般的泄漏线缆的卡具采用的是塑料件制作,这种与线缆相连的卡具属于易燃物品,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在出现火灾等突发事故时,保证漏泄电缆的悬挂,需要采用具有防火功能的卡具。现有具有防火功能的卡具一般通过增加金属材质卡环来实现防火功能,在固定卡具其他部分由于燃烧脱落的情况下,金属材质卡环不会脱落,从而能够持续固定漏泄电缆,保证火灾发生时的无线通信。但是,目前漏缆敷设安装过程中使用的防火卡具需要螺丝来固定,施工难度大、效率低,而且采用的不锈钢螺丝容易造成咬合锁死,导致无法拆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用于漏缆安装的防火卡具。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漏缆安装的防火卡具,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对向弯曲,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另一端借助卡扣连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由金属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该防火卡具的所述卡扣为双向互锁式卡扣,所述双向互锁式卡扣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支架上的第一卡钩部和第一卡接部,所述双向互锁式卡扣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支架上的第二卡钩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钩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对应,所述第二卡钩部和所述第一卡接部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该防火卡具的所述第一卡钩部包括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卡孔,所述第二卡钩部包括第三卡钩,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卡孔和第三卡孔,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二卡孔对应,所述第二卡钩和第三卡孔对应,所述第三卡钩和所述第一卡孔对应,所述第一卡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之间,所述第三卡钩设置于所述第二卡孔和第三卡孔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防火卡具的所述第一卡钩、第二卡钩和第三卡钩的端部均设置有倒圆角。
在一实施例中,该防火卡具的所述上支架包括第一端面,所述下支架包括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应,所述第一卡钩部和第一卡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卡钩部和第二卡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该防火卡具的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铰接端借助合页结构连接,所述合页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支架上的第一筒状连接端、第二筒状连接端和设置于所述下支架上的第三筒状连接端,所述第三筒状连接端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筒状连接端和第二筒状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一筒状连接端、第二筒状连接端和第三筒状连接端内穿设有铆钉。
在一实施例中,该防火卡具的所述上支架的中部开设有用于通过漏缆信号的方孔。
在一实施例中,该防火卡具的所述下支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一凸出平面,所述凸出平面上开设有安装底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66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